讀史二十首 其十六
晉陽蜿蜿起飛龍,
北面傾心事犬戎。
親出渭橋擒詰利,
文皇端不愧英雄。
晉陽蜿蜿起飛龍,
北面傾心事犬戎。
親出渭橋擒詰利,
文皇端不愧英雄。
晉陽之地蜿蜒間騰飛起真龍(指李淵、李世民父子),曾北面稱臣恭敬地事奉突厥。后來唐太宗親自來到渭橋智擒頡利可汗,他真不愧是英雄啊。
晉陽:古地名,今山西太原,李淵父子從晉陽起兵。
飛龍:比喻帝王興起。
北面: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見君主則面北,所以“北面”指向人稱臣。
犬戎:這里借指突厥。
渭橋:在今陜西西安附近。
詰利:即頡利可汗,東突厥首領。
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謚號“文皇帝”。
此詩是王國維讀史后所作組詩之一。當時王國維對歷史深入研究,借詩表達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詩中反映唐朝初期與突厥的關系,李淵父子為積蓄力量曾向突厥稱臣,后唐太宗憑借智慧和勇氣解決突厥威脅。
這首詩概括了唐朝興起及唐太宗應對突厥的歷史,突出唐太宗的英雄形象。它以史為鑒,展現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洞察,在文學上以簡潔筆調勾勒歷史畫卷,有一定藝術價值。
半夜燃犀采石江,江神無處避馀光。未應赤幘能為害,窺見淵魚已不祥。袁郎風格抗浮云,詠史高吟世未聞。乘月泛江今古有,不知誰是謝將軍。一別蓬宮不計年,錦袍吟醉釣魚船。鑒湖賀老天機淺,輕向人間號謫仙。兵到金陵舉國降,若冰謀策謂無雙。由來天意歸真主,何必舟梁始渡江。
雨過草萋萋,荒郊興共攜。斗雞宜落日,戲馬自長堤。舞榭香風簇,歌臺紫霧迷。百錢行自樂,一醉任如泥。
溪艇瓜皮小,沙堤鏡面光。梨花能雪白,柳色賽鵝黃。
母德儀天下,慈恩與地平。玄心何降割,赤子自含情。寶鏡馀鸞彩,瓊樓杳鳳聲。沉沉宮漏永,秋月為誰明。
小梅疏影。最是清嘉景。披雪孤芳自詠。漫倚東籬,星河方耿耿。韻深香冷。酩酊誰能省。幸有鴻飛南嶺。好伴詩懷,冰心期路永。
群山聳列勢崢嶸,日照峰巒積翠明。高出煙霞通絕塞,低回城闕擁神京。休論函谷雙崖險,絕勝匡廬九疊橫。扈從常時經此處,坐看天際白云生。
浪游玄圃自年年,未信霜華到鬢邊。天造流行何足計,世途高下漫隨緣。風牽庭葉蛛絲亂,露洗盆花鶴頂妍。感興有詩還感物,一回開落一凄然。
麟閣岧峣入紫清,官居真是上蓬瀛。玉壺風采想如舊,金馬文章元有聲。近喜邊頭新奏捷,獨憐江外正拿兵。老夫飽飯無他慮,料理敲推怠未成。
乘風一夜催春錦,帝女天孫忙不寢。曉來札札聽鶯梭,紺紫緋紅千萬品。石家步障座中園,香雨霏微亂撲衣。風枝露芷爭相倚,照檻憑軒矜百媚。曾迷下蔡惑陽城,好倩游蜂作花使。徑底淹留日易西,從來桃李自成溪。主人已詫花生筆,上客何妨醉似泥。
行間搜索句間尋,嗅罷歡呼異味聞。九族株連標點亦,滿篇誰個不刁民。壑底風鞭嶺上雷,三千仞岳亂云圍。拔山魂去歸何處,再喚虞兮劍一回。
夜雨山窗夢不成,細思舊業轉惺惺。致知幸免多昏塞,行已深慚未盡誠。墜緒茫茫何日續,流風靡靡幾時興。信知大本元無二,活水源頭見考亭。
太息交州鬼怒號,烽煙沖破瘴云高。射潮今日無強弩,橐矢何人助大刀。旌旆諒山雄露布,輔車滇水駭風濤。要盟竭盡蒼生力,為報君恩敢告勞。含沙如蜮日披猖,西貢開邊引盜航。飲恨和戎師魏絳,苦心矯詔嘆陳湯。策輸狡兔營三窟,軍散寒鴉泣數行。累代藩封一朝撤,可憐殺氣莽蒼蒼。
凈室歸來自冷冰,矜持筆硯更非能。假令一笑人間事,大似當年碧眼僧。
知爾最微細,長因腐草生。柳邊添個個,竹里亂星星。歲月驚時序,乾坤見物情。莫言光耀少,還是黑中明。
一別清風又十霜,重來三徑未全荒。此君已覺垂垂老,稚子今看稍稍長。書簡漫消新歲月,漁竿不厭舊滄浪。試呼濁酒歌《淇澳》,昨夜疏簾雨正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