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二十首 其十五
江南天子皆詞客,
河北諸王盡將才。
乍歌樂府《蘭陵曲》,
又見湘東玉軸灰。
江南天子皆詞客,
河北諸王盡將才。
乍歌樂府《蘭陵曲》,
又見湘東玉軸灰。
江南的天子們都是擅長詩詞的文人,河北的諸位藩王全是有軍事才能的將領。剛唱起樂府中的《蘭陵王入陣曲》,轉眼又看到湘東王蕭繹的藏書化為了灰燼。
江南天子:指南朝的君主,他們大多喜愛文學,有一定的文學素養。
詞客:擅長詩詞的人。
河北諸王:指北齊的藩王們。
將才:有軍事才能的人。
樂府《蘭陵曲》:即《蘭陵王入陣曲》,是北齊蘭陵王高長恭因面貌俊美,作戰時戴面具,他在邙山之戰中大敗北周軍隊,人們為歌頌他而創作此曲。
湘東:指梁元帝蕭繹,他曾被封為湘東王。玉軸:指珍貴的書籍,古代用玉裝飾的卷軸來裝書。
此詩為王國維所作。王國維生活在清末民初,社會動蕩不安,他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對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興衰、文化變遷有深刻的感悟。這首詩通過對南北朝時期的描寫,反映出他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思考以及對文化命運的關注。
這首詩主旨是借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現象,展現文化與武力在歷史進程中的不同作用和命運。其特點是用典精準、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王國維對歷史題材詩歌創作的獨特見解和深厚的文學功底。
佛閣梯桄扱衽登,四山涼翠記來曾。白蓮社肯孤良友,壞色衣須借病僧。拾果野猿窺石澗,聽經仙鼠拱秋藤。他時再結宗雷約,莫道攢麋我未能。
家住清江江上村,江云山影自平分。幾回早起開門看,不見青山見白云。
勝日賓僚愛泛舟。玉簫金管恣遨游。翩翩裙屐盡風流。醉脫金貂償酒債,狂題歌扇當纏頭。神傷只是白江州。
袈裟拈得喜輕便,一片閒云擁半肩。莫怪逢人頻抖擻,借婆裙子拜婆年。
曉將近,黃姑織女銀河盡。九華錦衾無復情,千金寶鏡誰能引。歌宛轉,宛轉傷別離。愿作楊與柳,同向玉窗垂。
秀州城南煙水多,當年此地頻經過。同游俱是高陽侶,臨風呼酒還悲歌。湖上高樓鎖煙雨,步久荒涼已非故。周遭雨浦只菰蒲,來往煙汀但鷗鷺。此時游客皆大驚,一方勝樂徒有名。酒酣倚劍湖天暮,唏噓感嘆空含情。不堪歲月隨流水,世路萍蹤渺難擬。鏡里星霜十二秋,眼中煙水三千里。今日重來覓舊游,更邀詞客同登樓。雕窗洞豁霞光入,綺檻交疏翠色浮。翠色霞光紛不了,詞客憑虛騁吟眺。豪懷勃勃薄青霄,共倚春風發長嘯。人間世事多乘除,向時感慨今歡娛。與君共進杯中物,風光此后知何如。
欲澆壘塊倒金樽,琥珀光浮染淚痕。世味遍嘗濃似酒,此中真可度朝昏。
此日空階薦一觴,軒臺云氣久芒芒。時來夏后還存祀,識定凡君自未亡。宿鳥乍歸陵樹穩,春花初放果園香。年年沾灑頻寒食,咫尺龍髯近帝旁。
江南無春秋,花草紅復綠。燕燕撇波飛,雁雁依云宿。游子去不歸,凄涼采菱曲。
矻矻成何事,攫心歲欲窮。人情各無賴,國計已三空。群哄趨鹽米,平生易圃農。戰塵天地漫,還復挹儒風。閱世辜初愿,為家尚故鄉。悠閑知苦味,忍死可佯狂。滴淚人頻怪,詩懷時自傷。如何用幽意,引夢到羲皇。
紅菊開時暮,亭亭冠物華。亦知顏色好,不是艷陽花。羅綺嬌秋日,樓臺媚晚霞。清香如不改,常傍美人家。秋花何太艷,綠盞慰飄零。笑比西施醉,愁憐楚客醒。云高開爛熳,煙細裊娉婷。好為多沽酒,頻來倒玉瓶。
誰不苦離別,反喜新把袂。入門各自言,悲歡集斯際。鬢發未全頒,重裘盡凋敝。淪落本無家,滄桑經此世。當頭風木悲,抔土逾五載。中庭懸畫圖,潛然欲流涕。
豈料真成別。霎時間、風飄雨泊,柳枝倉猝。不敢人前輕墮淚,淹透香羅袖褶。剛過了、傷春時節。只有離情傷難盡,子規聲、夜夜來啼血。人去后,向誰說。臨岐豈道思歸切。道才人、流名自遠,綺懷宜割。此語不禁沈痛甚,牽我肝腸寸裂。問甚日、交枝花發。拋卻今生期來世,許天長、地久同心結。歌往事,當嗚咽。
不見孫高士,風流自昔聞。湖山留舊社,風月冷歸云。飄影離言說,松聲澹俗紛。幾回參嘯旨,蠹葉滿斜曛。
短衣匹馬天涯路,一年一慟空歸去。不須舍旁苦竹逃,不須岸上牽船住。泛泛東湖弄碧波,借問姓名張志和。曾尋滄海逢黃石,且脫青囊掛綠蓑。有時放艇湖心白,一竿驚動蟄龍宅。會興云雨遍大荒,再訪五湖范少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