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瑩老住灌溪
一年身寄水南村,誰把禪床一席分。
去住隨緣本無意,道人蹤跡似孤云。
竹坡無物可關懷,只有青山眼為開。
未識灌溪真面目,煩君著句畫將來。
一年身寄水南村,誰把禪床一席分。
去住隨緣本無意,道人蹤跡似孤云。
竹坡無物可關懷,只有青山眼為開。
未識灌溪真面目,煩君著句畫將來。
一年來我寄身水南村,是誰分出一席禪床給我呢。來去隨緣本就沒什么刻意的想法,出家人的蹤跡就像那孤云一樣自由無拘。竹坡沒什么能讓我牽掛的,只有青山能讓我眼前一亮。我還沒見識過灌溪的真面目,麻煩你用詩句把它描繪出來。
身寄:寄身,暫時居住。
禪床:僧人坐禪之床。
去?。褐竵砣ァ⑷チ?。
隨緣:順應機緣,任其自然。
道人:這里指僧人。
竹坡:地名,可能是作者居住之地。
著句:寫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當時居住在水南村,生活較為閑適。友人瑩老要前往灌溪,詩人便寫詩相送,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對友人的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瑩老去灌溪。其特點是語言自然,意境清幽,體現出詩人對禪意生活的追求。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宋代送別詩中獨特的禪意風格。
昔年曾見《九華圖》,為問江南有也無。今日五溪橋上見,畫師猶自欠工夫。
蒲團功向熟,那許業緣侵。悟道原非佛,論詩卻見心。缽香紅稻米,屋老綠蘿岑。吾亦惟求靜,支筇盍遠尋。
曲顧周郎知雅音,雕蟲舊作勞細吟。娛文喜得相警策,道合志同情彌深。
高丘東望氣雄哉,海色遙看萬里開。三島春波涵日月,五城仙氣吐樓臺。酒邊影吸金銀動,杖底云飛紫翠來。煙水茫茫徐福去,至今不見報書回。
一宵展足便江湖,能去能容兩不孤。天子教人知友道,先生立節為貪夫。釣絲裊裊其風在,物色寥寥此貌無。附義懷仁言已盡,菜乎使者亦何愚。
去來心跡喜雙清,官署依然接太平。湖水滿時蓮正發,圜扉空處草還生。爭看老氣凌霄漢,自倚丹衷答圣明。堂后新碑高幾許,知公無愧續題名。
慘綠愁紅,春去也、了無顏色。沒情的、三番兩次,風顛雨急。嫩葉香消能幾日,繁華如夢無消息。任朱幡百尺系金鈴,終岑寂。闌干外,珠鈿濕。空悵望,胭脂泣。是斷腸時候,傷心痕跡。春意三分歸幻化,柔魂一縷還蕭瑟。對流鶯,百囀燕呢喃,情何極。
禾頭低映黍頭昂,處處溝塍水面涼。村路扶攜無凍餒,里門嬉戲有丁黃。雞豚入市溪魚美,梨棗登盤社酒香。歲樂田家風景好,待君模寫奏明光。
小舟沖雪向來曾,如此湖山喜快晴。萬頃淵淳云浩渺,一峰危立玉崢嶸。寒生毳褐清尊益,色映烏紗白發明。只怕閶門明日到,春風惱亂別離情。
老去逢迎損壯懷,祇憑游目未全乖。黃綿覆壟家家樂,碧玉圍城面面佳。地僻官曹寬禮數,溪清漁網斗生涯。方平自詫馀杭酒,那有青簾插柳街。
夢回山館月西斜,曙色千峰動紫霞。杜宇一聲山竹裂,鷓鴣飛上野棠花。
七日之春春可呼,相逢斗酒醉屠蘇。卻疑金勝天門墮,把向階前成白榆。
碧峰沉籟空林晚,春臺乍凝愁思。夢闊云深,窗寒月渺,曾是孤懷難寄。霜紈自綺。奈移海驚塵,黯潸清淚。漫剪冰枝,素弦沖寂桂宮里。知音依舊恨少,鶴蹤尋遍后,誰念遺蛻。巖壑籠煙,溪亭過雨,縈惹桐絲遐意。年涯縱已。抱夕秀零香,韻涵秋水。待與吟魂,郢歌邀扇底。
含暉峰下路,樹石盡垂藤。欲認莓苔跡,相尋行道僧。
張髯講道吳王城,聽受不懈惟王生。讀書折旋梅花側,冷香吹入吾伊聲。仙蕓豈是辟蠹草?古苔終開掛鳳英。春融太古有積雪,風度曲闌糝飛瓊。生于此時讀書處,正值何遜吟詩成。豈應娟娟舊時月?獨留疏影當窗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