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與時方伯顧與成參議見訪山中
柴門車馬藩侯重,下榻高談盡日歡。
笑我風流丘壑相,對君倒著竹皮冠。
山中芝草闌干長,石上松陰空翠寒。
記得晦翁詩句好,一川風月要人看。
柴門車馬藩侯重,下榻高談盡日歡。
笑我風流丘壑相,對君倒著竹皮冠。
山中芝草闌干長,石上松陰空翠寒。
記得晦翁詩句好,一川風月要人看。
柴門前停著車馬,來訪的藩侯身份尊貴,主人熱情招待,大家暢快高談,一整天都十分歡樂。他們笑我有流連山水的風雅氣質,我則不拘禮節地戴著竹皮冠與他們相對。山中的芝草肆意生長,石頭上松樹的陰影透著清冷的翠意。我記得朱熹詩句寫得好,這一川的風月正等著人來欣賞。
藩侯:指地方長官,這里指王與時、顧與成。
下榻:原指禮遇賢者,這里指主人招待客人。
丘壑相:指有隱居山林、喜好山水的氣質。
竹皮冠:用竹皮制作的帽子,這里表示不拘禮節。
晦翁:南宋理學家朱熹,號晦庵、晦翁。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隱居山中,王與時、顧與成兩位地方官員前來拜訪,詩人與他們相談甚歡,在這樣的情境下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友人來訪的歡樂時光和表達對山中生活的熱愛。其特點是情景交融,將敘事、寫景、抒情巧妙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學風貌。
所親在四方,
飄萍無定處。
非不數寄書,
游子渺難遇。
歲晚多疾風,
黃葉落枯樹。
望遠無人歸,
烏鵲故相誤。
萬感中年不自由。角聲吹徹古涼州。荒苔滿地成秋苑,細雨輕寒閉小樓。
詩漫與,酒新篘。醉來世事一浮漚。憑君莫過荊高市,滹水無情也解愁。
井梧飄葉后,眾樹聲惻惻。
未即傷凋零,已暗銷精力。
野客賞丹黃,謂勝春花色。
入林豈不佳,撫懷增太息。
衰境諒如斯,漸有寒霜逼。
黯黯篷窗雨,迢迢故國心。斯文喜荊識,樽酒共宵斟。濩落江湖迎,馳驅歲月深。因君談往事,凄惻恨難禁。
淅瀝聽寒雨,篷窗半夜闌。孤城亂鳴柝,高浪急江灘。細數燈花墜,休辭酒盞乾。獨憐身抱病,何以奉清歡。
夜闃江聲迥,雨深風色寒。不禁歸思切,翻念仆夫單。末路增長嘆,間情渺大觀。小山幽興在,露滿桂花團。
追念平生,孤露煢煢,何限酸辛。更兄偏早夭,余將安托,姊今遽逝,弟益無親。昨歲床前,頻來問疾,語我今番病已真。吾與汝,恐此生相見,不到明春。
夜闌語更諄諄。念兒幼、愚騃長未婚。況蓬頭歷齒,尤憐弱女,畫眉梳發,待倩何人。囑汝毋忘,歸言而婦,少小相依莫更嗔。今重記,覺言猶在耳,淚尚沾巾。
無數漁郎永結鄰
草廬相傍最相親
莫嫌僻處鄉閭俗
中有賢人釣渭濱
玉殿菆宮啟,
龍輴叩陛初。
嚴兵猶驚夜,
列仗已當車。
路指新陵闕,
窗留舊簡書。
移班近東處,
風月一簾虛。
也似帶春愁,卻倩何人說。更無半字與關心,吐出丁香舌。
紅燭影搖風,斜映朦朧月。鉛華誰辨假中真,皮下無些血。
溪南好,十二有高樓。碧檻暗隨朱閣轉,紅燈遙映綠窗幽。花底夜藏鉤。
翠襪凌波紅繡鞋,青絲編發稱身材。迷離撲朔渾難辨,襟影雙飄拖地來。
少婦輕籠彩色裳,勞嫠翻學綠衣郎。肩披錦帔垂腰短,正是胡姬馬上妝。
幽子多棲白云,
至人或混紅塵。
有時鼻涕擇菜,
有時丫髻負薪。
丁未初秋月八日,
吾今六十六年過。
風云自慶明時遇,
歲月堪憐暮景多。
緱嶺笙簫懷子晉,
恒河津筏念彌陀。
堯天舜日知何有,
白石南山浩浩歌。
公喪吾終疑,每憶已自哭。
人天漲悲淚,哭亦非我獨。
東堂初拜見,挽士恨不速。
廿年相厚意,有感積次骨。
病中數見念,要約共削牘。
自慚下方鐙,何益秋陽暴。
定文吾豈敢,流沫許校讀。
人生良苦短,知己一已足。
堂堂九原心,追答筆未禿。
去年寒食五羊山,
今日春分章貢間。
盡有漁樵陪杖履,
不勞車馬出江關。
經過村落先謀酒,
逢著鶯花便解顏。
聞說浮春池館盡,
荒煙瘦石水潺潺。
堯夫花看半開時,
花半開時春正肥。
此日老夫無揀擇,
慇勤直到看花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