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二十首 其五
二帝精魂死不孤,
嵇山陵廟似蒼梧。
耄年未罷征苗旅,
神武如斯曠代無。
二帝精魂死不孤,
嵇山陵廟似蒼梧。
耄年未罷征苗旅,
神武如斯曠代無。
黃帝和炎帝的精魂死后并不孤單,嵇山的陵廟就如同蒼梧山的舜陵。他們到年老還未停止征討三苗的戰事,如此神明威武真是曠古未有。
二帝:指黃帝和炎帝。
嵇山:傳說黃帝葬于橋山,這里嵇山可能泛指相關紀念之地。
蒼梧:傳說舜帝葬于蒼梧山。
耄年:老年。
征苗旅:征討三苗的戰事。三苗是古代南方的一個部落。
神武:神明威武。
王國維生活在清末民初的動蕩時期,國家面臨內憂外患。他創作《讀史二十首》是對歷史的回顧與思考,此詩可能借贊頌遠古先祖的神武,表達對民族精神和力量的渴望,希望能喚起國人的斗志。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黃帝、炎帝等先祖的偉大功績和神武氣概。其突出特點是用典精準,以簡潔的語言展現宏大歷史主題。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王國維對歷史題材詩歌創作的獨特探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對國家命運的思考。
平生筆力足拒石,西河藥亭爭避席。故老詩成《海岳篇》,諸陵絕塞吟霜白。卅載同袍魂夢勞,相思落月臨江皋,雁飛何處求其曹。
訣別詩何在,銜哀未忍哦。石交同輩少,老淚故人多。泉路知安否,吟懷近若何。輞川門巷邇,有客怕經過。同門同造就,遜汝廿年功。抗手懷前日,還鄉拜下風。才華開府麗,詩句杜陵工。宗教從今替,何人繼遠公。憶我孤吟苦,詩成孰寄將。白頭勞贈答,青眼泥商量。老至肝腸熱,秋來薤露涼。牙琴成絕響,彈落滿天霜。博覽通今古,思君益愴神。讀書真種子,抱膝老吟身。風雅凋零日,英才落漠辰。遺編堪啟后,付梓莫沈淪。良朋如伉儷,獨我種情根。哀怨山陽笛,風騷屈子魂。晨星天上影,宿草墓間痕。黽勉傳遺硯,傾心望后昆。
當年琴調絕平平,妄意先賢宰武城。邑有澹臺猶欠識,始知令尹未聰明。
道口亭前多貴游,一時來往亦風流。若能共畫安劉計,豈獨英雄記里收。
衡陽才過又祁陽,馬首山花不斷香。吏徙行庖依疊石,氓窺駐節在深篁。掃云隨處成高臥,冒雨從人笑獨忙。欲寄音書數千里,峰前回雁未南翔。
游子念高堂,游云返故鄉。長風送歸棹,細雨濕輕裝。放眼程途遠,驚心節序忙。匆匆歲云暮,又見早梅芳。
敗葉霜天曉。漸鼓吹、催行棹。栽成桃李未開,便解銀章歸報。去取麒麟圖畫,要及年少。勸公醉倒。別語怎向醒時道。楚山千里暮云,正鎖離人情抱。記取江州司馬,坐中最老。
塵土夢初醒,招尋得此亭。泉分雙井練,樓入四山青。倚樹方成偈,烹茶舊續經。異時雞黍約,風竹細來聽。誰解捐塵網,煙霞共一欣。引杯承竹露,展簟接山云。丘壑應忘我,魚鳧正屬君。扁舟從此去,漁釣幸相聞。
折得梅花愧滿顏,文書堆案正如山。輸君一覺翛然夢,長在清泉白石間。
詩壇高聳寒云層,希仙希圣非吟僧。閉門高臥陳無已,得句自如神鬼憑。黃芽已悟無生訣,白足先證最上乘。神妙欲逐曹霸馬,搏鷙不數支公鷹。鷓鴣先生海上至,珠光的礫劍氣騰。叩關握手道氣凝,訪尋積玉朝羽陵。同車徑人故侯第,恍似北秀朝南能。是時天寒雨微濕,蕭蕭槭槭梧竹藤。曲徑三弓洗新甃,小池一勺涵清冰。主人哦詩如入定,大聲撼壁猶不應。兩雄相當不相下,欲別瑜亮誰克勝。珍弆不殊垂棘璧,鈔讀惜少宣州綾。掉臂仍回海東去,如鳥離繳魚脫罾。守我正音羞俶詭,何事抵玉兼裂繒。西江詩派足萬古,大千世界明元燈。
說著路人感,況于心所知?輿圖到窮處,春夢是歸時。江樹瘴云暗,山城蠻鳥悲。何因見邊使,卻寄望鄉詩。
騎麟有客下南荒,消損文心萬丈芒。客邸風塵羈鳳水,將臺雷雨散鯤洋。千秋定論刪蕪史,四海論交熱俠腸。至竟大同終有日,不妨賣餅說公羊。
一寸堅剛鐵琢成,綺羅叢里度平生。有時稚子敲成釣,釣得魚兒便作羹。
少時操筆代躬耕,老鶴如今太瘦生。已識個中真樂地,誰云骨相費生成。
渚蒲經雨送微馨,野鶴凌風有墮翎。歸入衡門天薄暮,清溝淺浸兩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