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鄭縣史令千之 其二
長春宮柳遠扶疏,
新樹應多舊已枯。
蠹柱苔墻偏尋歷,
古亭猶有杜詩無。
長春宮柳遠扶疏,
新樹應多舊已枯。
蠹柱苔墻偏尋歷,
古亭猶有杜詩無。
長春宮旁的柳樹在遠方枝葉繁茂,新栽的樹應該很多,而舊有的已經枯萎。我特意去探尋那被蟲蛀的柱子和長滿青苔的墻壁,不知道那古老的亭子中是否還留存著杜甫的詩。
長春宮:古代宮殿名。
扶疏:枝葉繁茂、高低疏密有致的樣子。
蠹柱:被蟲蛀蝕的柱子。
杜詩:杜甫的詩。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確切知曉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游覽長春宮時,看到宮殿的變遷,聯想到歷史和文化,從而創作此詩寄給鄭縣史令千之,分享自己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文化傳承的關注。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眼前之景表達內心復雜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文化的思考。
誰道天公情意???十年三度逢君。榴花如火草如裙,小橋流水,君是畫中人。走馬禹王臺上去,長知此夢難溫。只今唯盼雁來頻。柳垂斜日,御水自粼粼。
西墅絕喧囂,秋梧葉亂飄。獨憐青桂樹,金粟綴柔條。泛灑香偏細,入詩景更饒。小山風可仰,招隱此逍遙。
環池皆名山,山深積蒼翠。長夏晴雪飛,無云亦陰翳。清秀日凝結,鐘作人中英。筑廬茲山下,藏修斂輝聲。韋編富五車,牙簽盈萬軸。嵐光入綺疏,蕓香繞林麓。屋頭有流水,時作幽琴鳴。掩卷欲細聽,風移過前楹。獨有對面峰,千歲色不改。舉頭每見之,心期良有在。端坐肆翻閱,靜心玩古今。遙遙莘野志,沉沉梁甫吟。時來不可止,囊錐穎終脫。決策當大廷,魁名獨先奪。詞垣暨南宮,終歲知幾遷。致君堯舜上,步武夔龍間。遂令四海人,延頸望陶冶。愿比觸石云,崇朝雨天下。時序迅若箭,勛業宜早修。功成身退日,歸伴赤松游。
江濱多好女,誰是弄珠人。醉浪帆孤往,臨風月二分。因思南去雁,日暮不同群。獨坐西窗夕,悲歡并為君。不及送君去,虛帷斜月光。十年萬事負,一夕相思償。況復荒雞惡,頻驚別夢涼。起來妨素履,庭戶已嚴霜。
半日天晴半日陰,幽篁深處晝沉沉。野花綴壁無塵韻,怪石懸崖有道心。山影高低都著樹,溪聲轉折不離林。耳聞山鳥釣舟語,萬綠圍天無處尋。
仙桃盤屈三千里,杳隔云深碧海來。我亦欲尋劉阮去,路迷何處是天臺。
持節遙遙五嶺行,瘴煙蠻雨避前旌。已知吏戢無漁獵,莫倚時平弛甲兵。詩句擬從官長學,舶船多候海風生。隱之自是君家事,不為貪泉易此情。
芳宵娛客漫張燈,何幸龍門此共登。放夜有恩寬漢禁,分盤隨意出盧蒸。未論火樹三千架,真在瑤臺十二層。玉燭喜調今日泰,相公元不自言能。
觀風偶入武夷行,隨處登臨隨處情。燒藥爐空無鶴守,讀書壇古有猿鳴。峰云隱隱三尖碧,溪水盤盤九曲清。安得窮躋最高頂,相尋仙子問長生。
黃龍出山今十年,吳江雨色聊歸旋。驚看舊種青梧在,漸聽時來黃鳥綿。振衣吟弄據兀石,引流康濟通新泉。無邊四百峰頭月,且伴天華此夜眠。
蕭寺過逢共舉觴,無邊秋色入重陽。菩提帶雨猶分翠,菊蕊含霜半吐黃。趺坐漫思參大乘,翻經聊復禮空王。勝游祇為開蓮社,何用登高落帽狂。
兩邊髯鬢雪交明,一笑何期在客京。此會向來隨是夢,相逢喜定卻還驚。清吟自足配嚴瀨,狂語常憂沈石城。我定先還故山去,先生恰有北燕行。少年紅燭照銀卮,頗憶沙河共客衣。今說宣威麟可佩,爭如華表鶴來歸。秋香歙浦粳先熟,春早祁山筍更肥。茗飲蕭齋客見過,舊游談麈雪霏霏。衣冠屈辱但長吁,為笑吾徒事業迂。無救于亡焉用相,不知所任正非儒。天初生摯意有謂,人獨存箕道未孤。迓續斯文難別諉,愿弘正學福寰區。
皇都一夜散瑤華,曉見西山霽景嘉。照日凍泉封素練,蹴天潮海漲銀沙。晴暉近接仙人掌,爽氣平浮上帝家。多少玉堂揮翰手,此時清興正無涯。
嗟見多知漢,終日枉用心。岐路逞嘍啰,欺謾一切人。唯作地獄滓,不修來世因。忽爾無常到,定知亂紛紛。
莽莽寒原草木腓,登臨無地怨斜輝。他鄉節序仍黃菊,古驛壺觴有白衣。上壟暗傷槚松冷,插萸還念弟兄稀。愁來莫聽關山曲,人隔關山夢已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