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太史還朝
皇華次第賦春明,粵社人歡舊弟兄。
豈為秋風生遠思,翻憐周道促嚴程。
青霜黃葉三江路,朔雪春云五鳳城。
正是石渠需視草,彩毫先為賦西京。
皇華次第賦春明,粵社人歡舊弟兄。
豈為秋風生遠思,翻憐周道促嚴程。
青霜黃葉三江路,朔雪春云五鳳城。
正是石渠需視草,彩毫先為賦西京。
使者按順序在春天的京城賦詩,廣東詩社的人們像舊弟兄般歡喜。并非因秋風而生起遠方的思念,反而憐惜在大道上要趕緊迫的行程。沿著三江的路上有青霜和黃葉,在京城則是朔雪和春云的景象。正是石渠閣需要人起草文書之時,你這彩筆應先為京城賦詩。
皇華:指皇帝的使臣。
春明:原指唐都長安春明門,后泛指京城。
粵社:廣東的詩社。
周道:大道。
嚴程:緊迫的行程。
三江:說法不一,泛指南方江河。
五鳳城:指京城。
石渠:即石渠閣,漢代宮中藏書之處,后指宮廷藏書之所。視草:為皇帝起草詔書。
彩毫:彩色毛筆,指有才華的人。
西京:指長安,這里泛指京城。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詩人送陳太史回京城時所作。當時可能是在廣東,陳太史完成地方事務后要返回朝廷,詩人寫下此詩送別。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還朝,特點是借景抒情,語言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送別情誼和對朝廷事務的關注。
羊欣筆陣悟無從,操翰人誰識九宮。
獨啟奇懷昭絜矩,遂令末學得專攻。
廓填必洗奴書敝,雨粟疑教帝力通。
異代繩繩傳卓法,白云有訣獻之同。
幾度鶯啼,垂楊綠了千千縷。
玉驄人去,滴盡西窗雨。
撲損菱花,金粉都無緒。
相思處,無情山色,遮卻多情路。
著意偎人思不禁。寒燈相對夜沈沈。此時何必是同心。
凝視酒痕侵素靨,近前香氣透羅衾。不情端恐負神明。
祝融朝日麗東天,
裊裊西風紫雁前。
千玉散青攢疊巘,
萬云流白漲晴川。
人云中冷泉,味在此山中。
不知天一初,誰與定銖兩。
又報玉梅開,笑泥青娥飲。
去歲留心直到今,醉里如何禁。
身作合歡床,臂作游仙枕。
打起黃鶯不放啼,一晌留郎寢。
娘嬌聳出碧云空,俯撼流波勢更雄。
日影隨潮寒欲曙,松聲臥海午生風。
依稀雪涌浮天外,恍惚雷轟入耳中。
自是圣朝恩澤溥,河清共慶九州同。
輕煙晴日共蒼蒼,勝會叨承樂舉觴。國有承祧資保傅,天惟佑命得賢良。激昂思越云霄上,笑詠春回幾席傍。四海皇風披浩蕩,百年文運際明昌。
共把忠誠托昊蒼,清朝東府洽壺觴。論文我獨慚疏拙,輔德時方屬俊良。皇極仰瞻宸極上,少微遙矚紫微傍。賡歌不盡揄揚意,但祝鴻圖百世昌。
萬里長風吹鬢蒼,百年高會此傳觴。勸酬不盡主賓興,披豁真誠交誼良。地切瑤山三島上,人依金闕五云傍。愿言翊贊崇儲德,重繼周詩詠克昌。
霜明銀榜曉寒蒼,樂飲群公各盡觴。晉接偶同日休暇,謙光并著德溫良。堯文炳煥南離上,漢幄岧峣北斗傍。淺薄廿年叨侍從,愧無勛業佐時昌。
此是東林舊講堂,城南古寺拜文莊。尚留薪木馀馨在,直接淵源百讀長。海可來游非斷港,山堪仰止且循墻。摳衣最恨余生晚,未列當年弟子行。
仰止應憐向往遲,士夫真處是吾師。東林片席又今日,南郭瓣香非昔時。夜月空山聞點易,秋風古寺憶題詩。百年遺墨天留與,不敢高吟公在茲。
杰閣崢嶸何壯哉,古招提畔一低徊。飛騰光氣連南斗,錯落星躔指大魁。多士藏修經數輩,知公靈爽在三臺。斯文未墜弦歌地,滌盡塵氛卻上來。
晚柑曾說舊名亭,柑廢亭墟戶不扃。為問婆娑生意盡,可勝惆悵暮云停。秋深古徑堆黃葉,雨過荒池點綠萍。笑我補亡非束皙,一篇終恨欠全經。
子美花狂已減,
玉川茶興方濃。
耕處偶逢沮溺,
池邊懶送夔龍。
展卷知君中歲書,
郎潛風月正相于。
秋來不作江東憶,
小史翩翩載后車。
故山老圃近如何,行菜分瓜夢屢過。
烏桕攢紅云腳補,稻孫抽綠水痕拖。
趨庭遙慰承歡好,作客難禁寫恨多。
無復市中屠狗輩,容誰筑倚漸離歌。
安居無相大伽藍,
莫問前三與后三。
個里不容生一念,
龍蛇猿鳥自相參。
盡道今年歲運惡,誰知歲運不關渠。
一齋深處深深坐,老眼如燈照古書。
我讀古人書,如接古人膝。殘篇斷簡中,生氣各勃勃。奮興百世下,代代有豪杰。
聚集古之人,一手一枝筆。或大將旗鼓,或短兵相接。或公子裼裘,或美人密室。或點晴而飛,或九仞猶掘。或長江千里,或春池自碧。
離合與悲歡,風花兼雪月。一一羅胸中,奔赴腕下出。
譬調碗中羹,醯醬非一物。鯖聚五侯饌,蜂采百花蜜。
譬制身上衣,豐纖人各別。刀尺有定程,裁縫間疏密。
才人須積學,不可恃天質。賈胡識奇寶,有愛不能割。眇者矜妙悟,顛倒捫籥日。皆緣讀書少,不自知其失。
探驪須得珠,擒虎須入穴。區區獺祭功,終非制勝術。
古人有彩毫,我欲從之乞。乞來持贈君,與君結膠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