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所見答癭公 其二
燈火高城夜已寒,接頭驚見嘆無端。當前頓失聽歌意,卻被秋娘帶笑看。
燈火高城夜已寒,接頭驚見嘆無端。當前頓失聽歌意,卻被秋娘帶笑看。
圓瑩僧何矮,清松絮爾輕。
削成瓊葉片,嚼作雪花聲。
炙手三家市,焦頭五鼎烹。
老夫饑欲死,汝輩且同行。
梅花腦子撒成云,明月珠胎屑作塵。
愛水舞來飛就影,怯風斜去卻回身。
真成一臘逢三白,并把三冬博一春。
開放船窗盡渠入,天差滕六訪詩人。
白鷗立雪脛透冷,鸕鶿避風飛不正。
一雙野鴨欺晚寒,出沒冰河底心性。
絕憐紅船黃帽郎,綠蓑青篛牽牙檣。
生愁墮指脫兩耳,蘆花亦無何許藏。
遣騎前頭買干荻,速烘燄火與一炙。
三足老鴉寒不出,看云訴天天不泣。
日光射雪雪透紅,雪光射日日吐虹。
何人鑄銀作大地,萬象都入銀光中。
詩翁兩眼老病里,愛看晚晴聊仰視。
眼睛空花忽亂起,紫暈一輪三萬里。
霜風吹船著淮陰,淮山高高淮水深。
津亭飲散浪如屋,篷窗曉起雪滿林。
兩袖拂空捎舞片,數點落幾撩孤吟。
卷舒東陽琢冰句,不羨銷金歌淺斟。
老子平生不附炎,雪間爐炭晚間添。
紅光亂拆銀花碎,翠燄雙抽柳葉尖。
愛惜麒麟牢禁手,驅除鹽絮密垂簾。
急分一炬牽船底,岸上霜風正似鐮。
甘露子,甘露子,喚作地蠶亦良似。
不食柘葉不食桑,何須走入地底藏。
不能作繭不上簇,如何也蒙賜湯沐。
呼我果,謂之果,呼我蔌,謂之蔌。
唐林晁錯莫逢它,高陽酒徒咀爾不搖牙。
禿穎凍得須作冰,老泓飲湯成水精。
先生定交兩書生,兩生號寒語不能。
先生自作饑蟲鳴,夜檄祝融戰玄冥。
更遣紅玉十麒麟,相與部領有腳春,暖熱兩生出精神。
兩生炙手淚縱橫,彊和先生仄仄平。
吾友蕭東夫,今日陳后山。
道肥詩彌瘦,世忙渠自閑。
不見逾星終,每思即凄然。
鄰邑黃永豐,與渠中表間。
黃語似蕭語,已透最上關。
道黃不是蕭,蕭乃墮我前。
佳句鬼所泣,盛名天甚慳。
詩人只言黠,犯之取饑寒。
端能不懼者,放君據詩壇。
金印龍章屬市朝,清風明月屬漁樵。
世皆蠻觸君知止,渠自王公我豈驕。
真個歸田何必賦,自家甘隠不緣招。
老夫三徑都荒了,松菊雖存已半凋。
阿兄作云巢,阿弟作月窗。
乾坤清氣只云月,一家兩手并取將。
作巢不用木,只架云為屋。
作窗不用欞,只掇月為庭。
兜羅綿上住兄子,銀色界中著吾弟。
阿兄云向筆下生,阿弟月向詩中明。
弟兄云月兩清絕,云月何曾有分別。
不知云月入胸中,為復胸中有云月。
桃李今春勝去春,添新換舊卻重新。
冥搜奇特根窠底,妙簡團欒樹子勻。
移處帶花非差事,登時著子亦娛人。
坡云十載方成蔭,未解誠齋別有神。
廬陵新事一奇絕,老農七年不識雪。
史君領取六花來,一夜九天開玉闕。
萬家鑄作銀樓臺,千峰琢出瓊崔嵬。
頻歲魃兒祟???,來秋云子如芋魁。
老夫與雪亦久別,滕六參儂求普說。
為渠拈此一瓣香,今身胡姓前身黃。
只愁潁川歸廟堂,不愁寰宇無豐穰。
東閣官梅應解語,綠毛么鳳仍能舞。
合詞再拜壽史君,滿為天花中玉醑。
一代一兩人,國已九鼎重。
如何八君子,一日集吾宋。
古人三不朽,諸老一一中。
久別忽相逢,相對恍如夢。
廬山山南刷銅綠,黃金鋸解純蒼玉。
廬山山北潑藍青,碧羅幛裹翡翠屏。
昨日山南身歷徧,今朝山北舟中看。
山南是我所部民,山北是我鄉中人。
部民鄉人何厚薄,有人問我山美惡。
詫南賒得鄉里嫌,評北又道月旦嚴。
兩平只在一言內,山如西子破瓜歲,山南是面北是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