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顧史計陳莫諸子游天平山冒雨走至范氏山莊
吳苑風光舊勝游,茲游況復集名流。
芒鞋未厭沖坭滑,山色翻憐入雨幽。
疊嶂芙蓉煙漠漠,長湖鷗鷺晚悠悠。
籃輿欲倦還呼酒,歸詠滄浪上小舟。
吳苑風光舊勝游,茲游況復集名流。
芒鞋未厭沖坭滑,山色翻憐入雨幽。
疊嶂芙蓉煙漠漠,長湖鷗鷺晚悠悠。
籃輿欲倦還呼酒,歸詠滄浪上小舟。
蘇州的園林風光向來是適合游覽的勝地,這次出游還聚集了眾多名流。我穿著草鞋,并不厭煩踩踏在泥濘濕滑的路上,反倒憐惜這雨中的山色顯得格外清幽。重疊的山峰像芙蓉花,被漠漠煙霧籠罩,長湖中的鷗鷺在傍晚時悠然自得。坐轎子快疲倦時便呼喚拿酒來,歸來時吟詠著《滄浪歌》登上小船。
吳苑:指蘇州的園林。
芒鞋:草鞋。
翻憐:反倒憐惜。
疊嶂:重疊的山峰。
籃輿:轎子。
滄浪:《滄浪歌》,這里借指吟詠閑適之詞。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詩人與顧、史、計、陳、莫等諸位友人一同游覽天平山,在冒雨走到范氏山莊的過程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正值蘇州風光宜人之時,詩人與友人相聚出游,心情愉悅。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與友人雨中游天平山的經歷。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營造出清幽閑適意境。展現了文人雅士的游賞生活,在文學上體現了當時文人的一種生活情趣和創作風格。
新鶯飛集萬年枝,宛宛流音欲曙時。乍協仙韶當紫殿,更諧瓊佩近彤墀。九天春日初留聽,千里云林獨系思。惟有鄭虔才調絕,朝回灑翰一題詩。
城市風聲隔,林泉興味新。眼中端望汝,地下足寧親。黑發終成雪,青山豈負人。升沉休更問,顏子一生貧。
遠適廬陵郡,經旬泛楚天。江山晴繞枕,星斗夜隨船。
竹外霞為幄,花間錦作籬。離宮多怨女,吃吃竟亡隋。
春風數里起高荷,梅雨新晴滟滟波。綠暈平渠侵稻隴,清光澄靛映星河。蒲交勁葉磨龍劍,魚浴鮮鱗擲玉梭。家在池頭東畔住,月明猶聽采菱歌。
莫跋扈,付丁旿。莫侜張,付桓康。半面哭,半面啼。死與生,在一時。壞長城,猶自哿。蝕明月,我滅我。
茲地承嘉惠,仙班喜復從。天行傳駐蹕,月出候鳴鐘。禮樂河間事,山川灞上容。由來江漢水,何處不朝宗。
別業榕堤舊宅東,水松環岸水淙淙。野花數落橫塘側,英石仍埋芳草中。遠浦帆搖榆莢雨,晚墟樓蕩酒旗風。結茅雖得藏身計,更欲頭顱向大崧。
西風自古不禁愁。奈窮秋。思悠悠。何似長江,滾滾只東流。霽景蕭疏催晚色,新月影,掛簾鉤。芙蓉寂寞水痕收。淡煙浮。冷芳洲。斷靄殘云,猶自倚重樓。縱有茱萸堪插鬢,須不是,少年頭。
滿天風雨客程勞,鬢有新霜欲二毛。往事不須重記憶,寒流東下水滔滔。
水妃擎出紺珠囊,玉筍彫槃喜乍嘗。膚白已攙新藕嫩,心青猶帶小荷香。斗馀翠鳥零珍羽,飛盡黃蜂露蜜房。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便欲老江鄉。
歐靚腰支柳一渦,小梅催拍大梅歌。舞馀片片梨花雨,奈此當涂風月何。
卻老文章在,無歡亦寫心。壽光還導引,方朔只浮沉。味愛筼筜苦,香憐橘柚深。齊名從少小,千載一雕琴。
先生英氣蓋區中,命與仇謀得老窮。又見長身有家法,可辭短簿怒吾公。石頭路滑行能速,宣室歸來語未終。宛洛風塵莫回顧,直須留眼送歸鴻。
大將鑿兇門,邊庭節制尊。登壇戈劍擁,掃境鼓鼙喧。投石軍中戲,椎牛幕下恩。折沖樽俎意,千載與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