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月臺 其四
蛩動一臺秋氣深,
酒浮燈影喚微吟。
不禁騷雅多悲興,
且與枯禪話息心。
蛩動一臺秋氣深,
酒浮燈影喚微吟。
不禁騷雅多悲興,
且與枯禪話息心。
蟋蟀鳴叫,禪月臺上秋意已深,酒杯中酒影晃動,燈光閃爍,我輕聲吟詩。禁不住詩中多有悲愁之感,暫且和枯坐的僧人談論修心之法。
蛩:蟋蟀。
騷雅:原指《離騷》《詩經》中的《大雅》《小雅》,后泛指詩文。
枯禪:指僧人坐禪,心如枯木,不生雜念。
息心:使內心平靜,消除雜念。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秋夜登上禪月臺,周圍秋意蕭瑟,引發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和愁緒。可能當時詩人處于人生的低谷或面臨一些困擾,所以借景抒情,通過與僧人交談來尋求心靈的慰藉。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內心的悲愁和對平靜心境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營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借景抒情手法運用嫻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特定心境下的情感表達。
髻丫雙挽。豆蔻梢頭春淺。試引新聲,玉琯初調。惱亂蘇州刺史渾閒事,四座驚聞淚共飄。說向中情冤苦,王孫恨更饒。但逐游蜂得釀花成蜜,不惜因歡解繡貂。
貧賤如故舊,少壯即相依。中心不敢厭,但覺少光輝。向來乘時士,亦有能奮飛。一朝權勢歇,欲退無所歸。不如行其素,辛苦耐寒饑。人生系天運,何用發深悲。
芳氣時時侵鼻觀,令人三復柳州詩。非因寂寞耽幽意,醉倒花間未必知。
清。一樹松風靜有聲。高樓夜,人與月同明。樓。家住南河河上頭。河頭月,都向望中收。
鶯歌蝶舞更紅裙,端與東山作主人。竹馬兒童扶杖老,爭隨千騎去行春。
烏□□怪石,撐突倚山巔。□□群羊伏,昂昂萬馬聯。何年現蓬島,終古頌桑田。相揖閩王宅,東隅有九仙。
山凝秀色螺成髻,溪走寒光珠在盤。更欲呈姿作清巧,暫妝梅柳雪中看。
淺白輕黃皆異態,還如妒寵各低垂。暖風一陣涂香烈,午酒醺酣嗅蕊時。
我居在窮巷,來往無華軒。辛勤衣食物,出此二畝園。薤菘郁朝露,桑柘浮春煙。以茲亂心曲,智計無他妍。擇勝不在奢,興至發清言。相逢樵牧徒,混混誰愚賢。
一飲無名偕壽蘇。須眉宛在尚能呼。神傳古鐵自如如。詩好每參仙佛旨,居閑常羨素蠻扶。奚童旁立笑承趨。我后坡公九日生。少公八百四三齡。望公萬一可曾能。氣候當年占儋耳,風云此日起悲聲。更教望古不勝情。
似與風光殿后塵,亭亭紅艷遠看人。既能障下嫣然笑,移取雷塘十里春。
千株蜜炬出嚴闉,走馬天街賜近臣。我亦茅檐自鉆燧,煨針燒艾檢銅人。
風雨旃檀閣,煙霞鐘鼓聲。定僧今不作,空谷尚傳燈。
一領彤弓下赤墀,惟將清凈作藩籬。馬卿山岳金相似,張緒風情柳不如。心染煙霞新句出,筆驅奸蠹宿根隳。鄱陽黎庶還堪羨,頭有重天足有氂。
典刑雖有但傷心,芳氣時來尚滿襟。還似夏侯家眾妓,隔簾聊聽繞梁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