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生日避客嫵姥懷有訓
虎鼻峰頭獨振衣,龍王洞口御風歸。
正慚伯玉能知化,曾共壺丘學杜機。
山靜絕聞群雀噪,天高遙見一鴻飛。
澄江回首真如練,悵憶玄暉倚石扉。
虎鼻峰頭獨振衣,龍王洞口御風歸。
正慚伯玉能知化,曾共壺丘學杜機。
山靜絕聞群雀噪,天高遙見一鴻飛。
澄江回首真如練,悵憶玄暉倚石扉。
我獨自在虎鼻峰頭抖振衣衫,在龍王洞口乘風而歸。正慚愧自己不如蘧伯玉能洞察事物變化,曾和壺丘子林學習杜絕機巧之心。山林寂靜,聽不到群雀的喧鬧聲,天空高遠,遠遠望見一只鴻雁飛翔。回首望去,清澈的江水如同白練,惆悵地回憶起謝朓倚靠石門的情景。
振衣:抖衣去塵,整衣。
御風:乘風。
伯玉:指蘧伯玉,春秋時衛國大夫,《淮南子·原道訓》記載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能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并不斷改正。
壺丘:即壺丘子林,列子的老師,《列子·黃帝》記載列子曾向他學習“杜機”,即杜絕機巧之心。
杜機:杜絕機巧之心。
練:白色的絹。
玄暉:指謝朓,字玄暉,南齊詩人,其《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有“澄江靜如練”之句。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題“六十生日避客”推測,可能是詩人在六十歲生日時,為了避開世俗應酬,來到山林之中。此時他回顧自己的人生,有感于自身的修養和追求,從而創作了此詩。當時可能社會較為動蕩,詩人借此表達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寧靜超脫生活的追求和對自身修養的反思。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深遠。在文學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文學素養。
世態翻云覆雨間,令人合眼夢還山。
生平名義入肝膈,歲晚師門要面顏。
鷗鷺波寬雖有約,鳳凰城近可容閑。
留年看試調元手,未擬安仁賦拙艱。
揭紙糊窗莫放開,園丁新送木犀來。
繞屏著色無非畫,盡日烘香不用煤。
同氣相求唯徑菊,后生可畏獨江梅。
月中一本應靈異,待向仙娥覓種栽。
兩登樞輔地,一武宰衡班。
利澤才膺寸,良方縮肘間。
重為千載惜,竟老十年閑。
回首西州夢,吳中第幾山。
當才誰可柱中流,我輩何如避一頭。
舊隠要尋鷗作伴,薄田足與鶴為謀。
蒹葭白露嗟今老,榆柳西風感昔游。
新秫已登鱸蟹賤,溪頭何日艤歸舟。
持酒殷勤問爾農,憂時同此愿年豐。
倉箱欲致崇墉積,耒耜宜加曠土功。
水北有田均夜雨,嶺南無地不春風。
吾皇德化形扶杖,親見兒嬉七十翁。
眼空凡馬絕全牛,肯念江萍萬里浮。
一倡朱弦補騷雅,片言華袞續春秋。
禮羅自昔須溫造,文館而今欠薛收。
要任丘墟百年責,慎毋樽俎上南樓。
海風吹月近中秋,碧玉天高灝氣浮。
文武對開王儉幕,主賓同上仲宣樓。
棋邊正要看新著,酒畔何妨話舊游。
了卻經營宛洛事,入登樞筦贊帷籌。
曾向春秋識此州,西風吹袂過淮頭。
人還故老衣冠喜,我為中原草木愁。
屹若長城今重鎮,棄如敝屣昔輕謀。
功名不是吾曹事,且對空山徙倚樓。
巍樓聳立千仞壁,熊楚奇觀此其一。
蒼龍夭矯出一頭,下瞰七澤乾坤浮。
平遠獻狀呈幾席,氣勢彈壓東西州。
仲宣襟抱六合隘,生閱曹劉幾成敗。
當時徙倚落日邊,豈計嘉名鎮長在。
高談猶想四座驚,好語意得由天成。
景升逝矣建安往,豈濁斯足清斯纓。
今朝我與群賢集,風景還能類前日。
賦斯樓者天臺公,揚厲其誰會椽筆。
嗟今視昔后視今,君子思遠而憂深。
運方濟泰月在臨,有如此水舟同心。
芳名起日炳若揭,老子婆娑眾賓悅。
斯城斯樓天下無,王賦吳詩成四絕。
登陟天猶暝,棲回日已西。
形軀一萍梗,襟袖半塵泥。
夾道松成徑,誰家花滿溪。
定臺凝望遠,煙草正萋萋。
天與粵相接,嶺由秦始開。
隔林禽散亂,尋壘燕驚猜。
芳草春無盡,長亭人幾來。
山川作時雨,萬里洗煙埃。
自聽山東詔,甘泉息夜煙。
璽膺新玉帛,圖貢舊山川。
望切堯民日,憂形杞國天。
中原尤感泣,不獨老臣然。
頗得山居趣,悠然醉復醒。
閉門延爽氣,數竹寄閑情。
清磬敲殘月,寒潭浴曉星。
誰能牽世網,汩汩苦勞生。
元祐豐家幾世孫,依然風概至今存。
著鞭自許河南逖,舉酒相期洛北溫。
聯句有詩留月觀,御戎何策告天閽。
切毋飲卻西湖水,齒頰冰霜置勿論。
膝下相隨五閱秋,意其可以付箕裘。
祗緣老子身無福,致使佳兒命不修。
宿業結來知有自,暑行壞會復奚尤。
靈臺一點知何處,痛入肝腸死則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