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
去來心。短長亭。只隔中間一片云。不知何處尋。
悶還顰。恨還瞋。同是天涯流落人。此情煙水深。
去來心。短長亭。只隔中間一片云。不知何處尋。
悶還顰。恨還瞋。同是天涯流落人。此情煙水深。
來來去去的心思難以平靜。在那長短不一的驛亭間徘徊。僅僅隔著中間的一片云,卻不知到何處去尋找。煩悶時還會皺眉,怨恨時還會發怒。同樣都是流落天涯的人,這份情感像煙霧籠罩的江水一樣深沉。
去來心:來來去去、飄忽不定的心思。
短長亭:古時設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舍,常用以指代行程。
顰:皺眉。
瞋:發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中“同是天涯流落人”可推測,詞人可能處于漂泊流離的狀態,在人生旅途的奔波中,內心孤獨煩悶,對生活有所感慨而創作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流落天涯的孤寂與煩悶之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與直抒胸臆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以其質樸的情感和簡潔的表達展現了詞人的心境。
冷落閒庭鋪碧草,數點殘英,倦蝶香猶抱。
門外斑騅嘶不到,陸郎廿載長安道。
可是今生緣未了,昨夜燈花,故故將人惱。
望斷玉珰緘札杳,寧知綠鬢為君老。
當年王事急,盛夏嘆馳驅。
振鐸宣皇化,登車禮碩儒。
薛公推一范,張老得三蘇。
擾擾成何事,千年美意俱。
野草連千畝,瓊花只一枝。
輕衣迥越女,短笛散吳兒。
別野今為寺,連珠舊有池。
從來歌舞地,君下廣川帷。
蕭郎白馬遠從軍,落日樊川吊紫云。
客里鶯花逢杜曲,唐朝春恨屬司勛。
高談澤潞兵三萬,論定揚州月二分。
手折夫容來酹酒,有人風骨類夫君。
我聞七閩之險絕人寰,今見閩西之山長且彎。
如樹有干干有枝,枝枝葉葉交回環。
一山生出山無數,大抵無一直走皆橫攔。
初逾一嶺謂山盡,未盡又見山當前。
山腳稍稍得平處,過去竟為山所關。
山頭隱隱現凹處,上去仍為山所瞞。
或數十丈十余丈,迭上迭下勞躋攀。
六日得程三百里,上下總在山之間。
往時飛步凌孱顏,祇今老矣筋骨孱。
賴有兩人能輿我,下輿姑讓渠息肩。
攝杖徐行復小憩,松邊竹下時流連。
但見山頭石磊磊,但聞山腳水潺潺。
石原不要下山去,水更不曾流上山。
水兮何智石何頑,石固長間水亦間。
咄哉上上下下勞如此,我殆不如石與水。
作邑無他法,精神在拊摩。
吏肥民必瘦,酒少飯宜多。
寧拙催科考,須知于蔿歌。
莫將還債看,好事易蹉跎。
春夢是耶非,終慚戀祿微。整冠騎馬出,攲枕聽雞回。
食檗風霜入,還丹志愿違。未能忘習氣,安得寸心灰。
梅花清入夢,詩骨定非常。半樹原遮蘚,無風也自香。
籃輿沖暮雪,茅舍帶晨霜。傍竹依松處,無心肯向陽。
推窮物理成家計,
會合時機便識心。
多謝春風無厚薄,
貧家桃李也成陰。
秀氣環洲云浸磯,枌榆時見舊恩輝。
丁年盛事族人說,丙舍殘春江燕飛。
竹長龍孫留勁節,松彫馬鬣幾成圍。
先廬獨遠北堂老,一賦南陔愁廣微。
孤云起江郊,萬木酣天風。
水鳥何所恨,終夜號菰叢。
我興視中庭,北斗掛寒空。
誰言秋夜長,明星已生東。
丈夫老憂國,百慮蟠胸中。
流光能博幾何歡,
衿契相從慰歲寒。
底事滄洲不成趣,
聞來須放酒杯寬。
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
參橫月轉玉繩低,問乞得、天機多少。
閨中女伴,天邊佳會,多事紛紛祈禱。
總然天上有神仙,怕也共、有情天老。
海樓一角漫閑居,云水蒼茫自豁如。
擺脫真成無一事,好效年少日親書。
風月宵來醉欲醒,云山長護日閑清。
無情都作有情客,卻覺有情無著情。
瘦馬崎嶇不肯前,天涯飄泊苦烽煙。何時范蠡功成去,泛泛滄江一小船。
凜烈寒威戰碧蒼,蕭蕭原野盡荒涼。秾桃嫩李紛零落,獨看青松不避霜。
馬上看山疊疊青,青山無地不膻腥。誰堪滿目蒼涼處,俯仰興思一涕零。
燈下嬌姬月下弦,風流曾泛太湖船。于今回首神京處,腸斷西風憶往年。
云凈天空朔氣寒,舉頭何處是長安。那堪幾點孤臣淚,灑向楓林帶血看。
縹緲疏林在隔山,數聲雞犬白云間。瀠洄一帶寒溪淺,疑是秦人避此間。
家藏三略已煙消,勛業誰當比漢朝。遙憶仙人遺履處,幾回翹首望圯橋。
高風曾見幾人稱,綱紀先朝久已傾。獨有南還陳太史,文章節義兩留名。
卷盡輕云月更明,
金篦不用且閑行。
若傾家釀招來客,
何必池塘春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