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州書所見
霜落高原草未凋,中州人物半蕭條。
戰農不解虛移粟,非種當鋤愧樹苗。
民族尚團山水寨,國家難別宋元朝。
秋風苜蓿肥騕裊,左衽胡雛臥倚簫。
霜落高原草未凋,中州人物半蕭條。
戰農不解虛移粟,非種當鋤愧樹苗。
民族尚團山水寨,國家難別宋元朝。
秋風苜蓿肥騕裊,左衽胡雛臥倚簫。
寒霜降臨,高原上的草還未凋零,中原地區的人口已大半凋零。作戰的農夫不懂得合理運輸糧食,該鋤掉的雜草未鋤,真愧對那些樹苗。民族還能在山水寨中團聚,國家卻難以分清是宋還是元。秋風中苜蓿長得茂盛,讓駿馬膘肥體壯,披發左衽的胡族小孩倚著簫躺臥著。
霜落:寒霜降臨。
中州:指中原地區。
戰農:作戰的農夫。虛移粟:不合理地運輸糧食。
非種:雜草。
民族:指當時的民眾。團:團聚。
苜蓿:一種牧草。騕裊(yǎo niǎo):古代良馬名。
左衽:我國古代某些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異于中原一帶人民的右衽,這里代指胡族。胡雛:胡人的小孩。
此詩創作于宋元易代之際,當時社會動蕩不安,戰爭頻繁,中原地區人口銳減,經濟遭到破壞,民族矛盾尖銳。詩人目睹這些景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宋元易代時中原地區的社會亂象和民族矛盾。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具體景象和事件展現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特定歷史時期社會風貌的佳作,為研究宋元時期社會狀況提供了文學資料。
傍崖筑屋遠層城,滿甕蓮花物外情。漁父莫知幽澗趣,樵童安辨隱人名。輕霜草榭芳桐老,暴雨松坡紫菌生。一笑古今成夢事,幾回禪起獨經行。
豈敢嗟時事,風塵已辦裝。行藏馀馬骨,歲月悸羊腸。云滿鳧鹥國,沙高薜荔墻。升沉天莫問,倚杖聽滄浪。
梁鴻溪上草堂幽,紅葉黃花幾度秋。回首云林人不見,西風落日思悠悠。
勸農行稼亦看山,牛驥何妨共一閑。應笑云亭老頗僻,背崖無地結三間。
荷香一縷曉風吹,槐院濃陰日上遲。小立閑庭無個事,花間細數露珠兒。
極目青蒼外,茫茫暮靄深。空懷香草意,可鑒古人心。佳氣淩高鳥,浮云蔽太陰。何當馳夢想,一片攬星林。
海榴花灼灼,壇杏復離離。于昔戀時物,況茲臨路歧。南方子稱美,東閣我無奇。清論即消暑,高文當起衰。書齋翡翠下,講席瑯玕披。去奮扶搖翼,天池待羽儀。
紅塵紫陌倦驅馳,綠水青山費夢思。無限五湖煙月趣,釣魚臺下一題詩。
采蓮前岸隈,舟子屢徘徊。荷披衣可識,風疏香不來。欲知船度處,當看荷葉開。
太守主羅浮,神仙多女流。羅離與浮合,總惹使君愁。
憶過沙溪訪隱君,靜安堂上倒芳樽。轉頭流水六十載,今日燕山遇乃孫。
懷玉山高云半空,佳人遙在碧云中。草萍回首三年夢,修竹滿庭搖午風。
人情不似溪流水,不改當時枕上聲。
行馬縱橫禁謁時,不干聲色尚文辭。深藏結綠千金劍,少試抽黃七字詩。聚遠有樓堪縱目,在官無事且開眉。欲知王謝人家樂,霽月光風藹墨池。
拋書人倦晝如年,金鴨香消斷續煙。八尺桃笙涼似水,梨云一枕夢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