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粵舊寮三四君皆一時名士偶因便風裁述昔游
萍聚當年三四君,粵山回首賦停云。
戈船夜共漓江度,銅柱朝看漢代勛。
洞窈追游天外出,桂香把酒月中聞。
相思半為交情稔,更數名材世不群。
萍聚當年三四君,粵山回首賦停云。
戈船夜共漓江度,銅柱朝看漢代勛。
洞窈追游天外出,桂香把酒月中聞。
相思半為交情稔,更數名材世不群。
當年我們如浮萍般相聚的三四位友人,回首粵地的山巒,我寫下這首思念之詩。夜晚我們一同乘坐戰船渡過漓江,清晨遙看漢代馬援所立銅柱的功勛。我們深入幽深的洞穴游玩,仿佛置身天外,在桂花香中舉杯,于月色里聆聽美好。我如此思念你們,一半是因為交情深厚,更因為你們都是世間出類拔萃的人才。
萍聚:像浮萍一樣偶然相聚。
賦停云:“停云”出自陶淵明《停云》詩,有思念親友之意,這里指寫詩表達思念。
戈船:戰船。
銅柱:漢代馬援出征交趾,立銅柱以表功。
稔:成熟,這里指交情深厚。
名材:杰出的人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與友人分別一段時間后,因某種契機回憶起當年在西粵與幾位名士相聚游玩的經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詩人有機會與友人一同游覽、交流。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贊美。其突出特點是將回憶游玩經歷與情感抒發相結合,既有對歷史的回顧,又有對當下情誼的珍視。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
匪擬人相重,不嫌人我輕。察言知不足,從此日兢兢。
隔林沙徑到巖扃,繞舍奇峰疊翠屏。野話有時逢衲子,溪行隨處課租丁。看云凈掃松間石,避暑閒登竹下亭。一自別來空悵望,移文真愧北山靈。
辟暑何所適,南亭俯中渚。鷗鷺了不驚,況復涼入髓。水華露未晞,香氣紛旖旎。美人美無度,嬋娟照江水。■■玉雪姿,何能畏袢暑。南風從天來,入我懷袖里。高氣行青云,且置吾白羽。邇來不飲酒,煮藥咽香蕊。群賢政自佳,有作動盈紙。但恐清興闌,遭此催詩雨。
東魯三家市,長橋壓怒濤。寒沙秋一雁,殘月夜千艘。北極天形大,中原地勢高。百年洙泗上,今得浣征袍。
東昏侯,自言安,仙華玉壽浮云端。繡窗錦幔飄蜚仙,丹青美女侍七賢。侍七賢,奏笙歌,笙歌逸響哀怨多。苑中花木費綺羅,我欲踰城城有圍,愿作雙黃鶴,棲瑤池。棲瑤池,辟塵垢,至尊屠肉,潘妃酤酒。石頭江上龍駒走,三月春風吊楊柳。
瑟瑟羅裙金縷腰,黛眉隈破未重描。醉來咬損新花子,拽住仙郎盡放嬌。鵲橋初就咽銀河,今夜仙郎自姓和。不是昔年攀桂樹,豈能月里索姮娥。
三面貍奴手捉月,兩頭白牯腳拿煙。戴冠碧兔立庭柏,脫殼烏龜飛上天。
黃昏簾幕雨纖纖,一段凄涼到枕邊。冉冉光陰留不住,悽悽情思苦難傳。潘安有興因他遣,宋玉多愁為此牽。爭似無心隨化盡,數杯閒臥釣魚船。寒來消息是誰傳,金井梧桐一葉先。殘暑已消團扇底,新涼才到短檠前。問詳多在蛩聲里,寄遠常從雁影邊。流浪浮生都不覺,知機林外有鳴蟬。嵐光淡淡復濃濃,多在園林夕照中。綠減一川煙際草,紅添千樹水邊楓。落霞孤鶩吟難盡,折葦殘荷畫不工。只有謫仙情思苦,灞陵傷別意無窮。客窗欹枕夢難成,風入空檐爽籟生。穿過竹間金奏響,飄來松頂翠濤驚。一聲長笛吹霜急,萬戶清砧搗月明。不識砌蛩緣底事,向人也作不平鳴。
兩年三輔劇,千里一身輕。處世終無術,于民獨有情。壯心寒易水,晚節笑荊卿。欲脫人間跡,蓬萊頂上行。
歸藏卜筑向澄潭,鷗鷺初盟亦未寒。硯墨洗云沉靜影,釣絲垂月亂文湍。風前遠嘯應輕阮,雪里深居不愧安。有約過來東望劇,少微騰彩動秋巒。
相逢應是澹忘機,坐憩松陰傍釣磯。說盡人間多少事,不知誰是更誰非。
猛拋俗海,一志投玄。全真清靜為先。心上無思無慮,無黨無偏。無中得些雅趣,守清貧、度日隨緣。自然理算,從今至古,罕有人言。惟有神翁苗裔,能承當,身中自是周圓。海底靈龜靈口,靈吸靈泉。靈光復噴絳闕,結金丹、一顆新鮮。無生滅,與山侗,共禮風仙。
不踏湖山路,驚心四十秋。六橋前日夢,孤棹昔年游。歲月浮云改,興亡逝水流。西風吳嶠寺,落日浙江樓。
閒來獨坐古藤陰,隔雨繁枝囀翠禽。莫問春歸何處去,苔間積恨已深深。
古人惜寸陰,寸寸必有事。古不專誦書,所事果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