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希明
送子長楊渡,白云歌未終。
江山情共別,燈火夢還同。
一路黃梅雨,半帆白鳥風。
波聲催棹急,何處寄詩筒。
送子長楊渡,白云歌未終。
江山情共別,燈火夢還同。
一路黃梅雨,半帆白鳥風。
波聲催棹急,何處寄詩筒。
我在長楊渡送你離去,白云悠悠,離歌還未唱完。我和你共賞江山,一同送別,夢中也會在燈火下有著相同的情景。你這一路要經過黃梅時節的雨,半帆伴著白鳥,吹拂著微風。波聲催促著船槳加快,我又該把詩筒寄往何處呢?
長楊渡:渡口名。
詩筒:古時盛詩稿的竹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在渡口送別友人吳希明時所作,當時或許是黃梅時節,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人送別時細膩的情感。
六月望后見秋風,金井先飄一葉桐。便覺人間有涼意,三更月在絳河東。
自從始出關,數日走崖谷。迢迢度偏嶺,險盡得平陸。坡陀皆土山,高下紛起伏。連天暗豐草,不復見林木。行人煙際來,牛羊雨中牧。颯然衣裳單,咫尺異寒燠。佇立方有懷,相逢仍問俗。畏途宜疾驅,更傍灤河宿。
病體異彊年,微涼即斂簟。丹心雖故吾,奈此老冉冉。血氣盛必衰,節行寧或歉。愛彼古松柏,不事柔荏染。卒吏意未諳,笑視太清儉。舉按疏酒肴,汲井煮菱芡。持守固一定,所處隨夷險。思昔軍旅中,聯篇飛文檢。將相相后先,旌旗互明閃。萬馬被精鎧,獵車載驕獫。執弓陪射耦,發矢注剡剡。近歲違康寧,伏枕謝丹臉。臞勚漸可憎,眷顧難久忝。惜無智勇資,俊功奮光燄。又無康濟才,事業垂琬琰。恐與秋草零,行路得譏貶。尚覬素志豁,一勺助瀲滟。
日旭理行囊,日暮觀塵飛。游子欲能止,所止一何悲。鳥翮隱松槭,窮巢相因依;鱗鱗梁棟比,四顧將安歸?中宵視秋鏡,二鬢種種衰。前路固無定,素心詎可違。
水晶新制寶卮成,冰潔無瑕瑩玉明。醉捧纖纖飛大白,是娥端望月輪平。
樽罍清興與誰分,月下冠裳氣薄云。秋景夜銷銀燭燼,露華涼皺葛衣紋。文衡自省精研定,酒圣人推劇飲醺。今日車書歸一統,通州河下即江濆。
江湖歸不及花時,空繞扶疏綠玉枝。夜直去年看蓓蕾,晝眠今日對紛披。
嶺南古松氣森森,如君此時之古心。蜀山欏梓蟠天回,如君卓犖之奇材。文章黼黻溟海深,令言徽行貴兼金。天子策名作進士,選眾舉為侍御史。巡行塞徼安遠人,諫諍朝廷厲風紀。馀力千詩百賦成,四散江山被繡綺。丈夫行道志大申,勛名祿位極此始。
禁苑花深晝漏遲,鶯聲遙在萬年枝。不隨舞袖歌金谷,卻伴仙《韶》奏玉墀。長信夢回欹枕處,瑣闈吟罷倚欄時。東風空費如簧舌,不道明廷有鳳儀。
汝南吾北兩羈身,白下分攜淚滿巾。書劍幾年勞遠道,干戈萬里隔慈親。悠悠海岱浮云晚,渺渺湖湘碧草春。何日得歸茅屋去,會稽同作采樵人。
晏起曝衡宇,初春風物幽。晴巒澄野旭,融雪漲寒流。謝俗飽閒味,逃名疏貴游。仙人眇何許,吾亦擅丹丘。
橫空陣氣長云黑,戈鋋照耀旌旗色。龍跳虎躍神鬼愁,楚漢存亡一絲隔。相持兩地皆雄據,楚力疑非漢能拒。瑞啟炎圖硭碭云,悲歌霸業烏江路。空馀故壘傳遺跡,離合山河幾勍敵。戰塵吹盡水東流,落日沙場春草碧。
鳥道高千丈,云山入萬重。汗流愁赤日,力倦倚青松。群仆頻相失,行人竟不逢。田家何處有,僧寺隔前峰。
萬里江亭散遠襟,獨行常至錦江潯。秋風欲掃游人跡,落日猶然壯士心。回首衡陽方灑血,幾時滄海卻烹鱘。中流擊楫無窮感,此恨難隨夕霧沉。
門外有機舂,籬邊隱籜龍。庭虛蜂墐戶,徑冷客扶筇。曝背貪寒日,支頤□□□。明朝無個事,仄嶺看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