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留題沖虛觀
玄都樓閣倚云邊,與客探奇幾借眠。
蓬島飛來峰未穩,丹砂煉后灶仍傳。
壑舟不用悲人代,桑海終難變列仙。
四百清緣知有待,重來吾欲結茅椽。
玄都樓閣倚云邊,與客探奇幾借眠。
蓬島飛來峰未穩,丹砂煉后灶仍傳。
壑舟不用悲人代,桑海終難變列仙。
四百清緣知有待,重來吾欲結茅椽。
玄都觀的樓閣倚靠在云端,我和友人探尋奇景,多次借宿于此。蓬萊仙島飛來,山峰仿佛還未安穩,丹砂煉就后,煉丹的爐灶仍在流傳。不必為世事變遷、人事更迭而悲傷,滄海桑田也終究難以改變列位仙人的存在。我知道這四百次的清凈緣分是有期待的,我想要再次前來搭建茅屋長住。
玄都:這里指沖虛觀,玄都常用來指代道觀。
借眠:借宿。
蓬島:蓬萊仙島,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丹砂:朱砂,古代方士常用來煉丹。
壑舟:典出《莊子·大宗師》,比喻事物的變化。人代:人事更迭。
桑海: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清緣:與道觀相關的清凈緣分。
茅椽:茅屋。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沖虛觀時,被道觀的環境和道家文化所感染,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道教文化較為盛行,詩人對道家的仙境和修行生活有所向往。
這首詩以沖虛觀為背景,展現了道家的神秘與超凡。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道家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事的豁達。其特點是意象奇幻、意境空靈,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道家文化的獨特感悟。
此身天地一虛舟,去住無心著處浮。歐舫軒窗聊寄傲,米家書畫且藏收。半檐竹雪滄洲趣,四壁松濤島嶼秋。有力誰能移夜半,人間汗漫許同游。
碧樹花開醉晚春,靈槎幾度汎天津。可憐太守仙緣薄,不是衣冠不屬秦。
生憎城里只塵埃,勝處何妨特地來。況是近郊新雨歇,可能乘興一樽開。春隨使者軺車至,花倩梨園羯鼓催。來歲披香侍華宴,也應猶記此低徊。
澗口架飛梁,山腰束微路。懸厓有茅屋,盡是赍糧戶。
人心六籍未嘗焚,千古師存道亦存。見說汶陽官路口,幾年鞍馬上君門。
嫩晴天,虛堂汎采,東風轉芳蕙。素纕羅帶,偏淡雅宜人,風態嫻美。江皋不少嬋娟子,霜娥斗月姊。更檻曲、倩紅如火,香光添一倍。湖波染絲作春衫,臨流自照影,如花明麗。游賞倦,還祇恐鳳鈿遺翠。私心愿、國香入夢,天賜與、花房珠樣蕊。恰便學楚人裝束,春秋作長佩。
永夜清宵何所為,遼天寶月共相輝。泥牛入海無消息,一聲木馬大陽隨。
已買富春舟,帆掛漁梁下。欲去橈忽停,且命山中駕。山僧昨夜來,為道山靈訝。如何獨我遺,詎待畢婚嫁。清凈債須償,曷不十日假。一路涼風生,山深豈知夏。時雨慰三農,高低看?稏。村雞云中鳴,飛泉樹杪瀉。升高自云嶺,步步穿石罅。百里山程遙,楊川連洽舍。人家如絡繹,著姓惟蔣謝。伊昔我先公,外氏締姻婭。谼中此地開,文壇擅無亞。賓從日如云,游賞恒卜夜。我來覓前蹤,蒿萊沒臺榭。石梁壞何年,雙溪獨木架。病涉漲偏多,行人每舌咋。長者誰捐金,飛虹復將跨。行僧佛嶺徒,知我遠相迓。為言程已半,明日到猶暇。山蔬供飽餐,一榻禪房借。侵晨宿雨收,煙云生馬首。輕風拂面來,繞足清泉走。萬山亂縱橫,忽睹云門陡。華表雙撐天,聳峭得未有。青鸞與蓮花,次第云中剖。似見浮丘公,遙遙為招手。從茲入仙境,十步犖確九。俗駕期不來,何用猛虎守。一泓湯泉清,容我滌塵垢。水從地底溫,物理可格否。山僧持茗來,迓我意良厚。祥符雖古剎,徘徊未能久。鼓勇陟慈光,宵深摘星斗。灌木常陰森,香風吹不住。言尋桃花源,浮溪石橋度。狎浪閣飛騫,正砥飛濤怒。照影白龍潭,毛發紛無數。汗流忽起粟,盛暑怯凝冱。勿謂龍貪眠,時有白云護。拄杖沿溪行,不知日云暮。
恩放歸田又數期,少猶迂闊況衰遲。日非夸父追能及,山豈愚公力可移。前席虛懷何日報,細旃密啟有天知。太陽所燭皆萌達,不照墻陰藿與葵。
左思杖策方招隱,林下風流失謝家。嬌女有誰憐織素,小郎何處見青紗。
家經武夷住,事與會稽鄰。
未嘗親到謝家堂,風韻何由識謝娘。說與選花場上客,須知林下勝閨房。
懶起整妝遲,悶繞欄干遍。經雨小桃枝,零落春風面。鈿蟬箏,金雀扇,繡榻凝塵滿。只得一絲情,難系郎心轉。
幾度維舟傍寺門,欲從飛閣問仙源。殘碑石在曾驅虎,古洞云深不見猿。上界鐘鳴僧入定,層崖花落客扳援。廿年來往俱陳跡,聊與同心避俗喧。
孤芳挨過歲寒時,春酒霞痕碧玉姿。最是心情傳不得,曉云微雨濕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