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六十首 其十三
始從鹿野苑,
終至跋提河。
用盡自己心,
笑破他人口。
始從鹿野苑,
終至跋提河。
用盡自己心,
笑破他人口。
從鹿野苑開始傳道,到跋提河結束歷程。用盡自己的心力去做,讓他人為之驚嘆而笑。
鹿野苑:在今印度貝拿勒斯西北,是釋迦牟尼成道后初轉法輪處。
跋提河:具體所指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釋迦牟尼傳教行程中涉及的一條河流。
偈頌是佛教的一種文體,此偈頌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內容推測,應是在佛教發展、傳播過程中,為了宣揚佛教教義、鼓勵修行者全身心投入傳道等活動而創作,體現了佛教徒為弘揚佛法的奉獻精神。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鼓勵修行者全心全意投入佛教事業。其突出特點是簡潔有力,以具體地點概括傳道歷程,強調付出心力的重要性。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起到了宣揚教義、激勵修行者的作用。
駘蕩春風逐燕來,塵梁新羽詎相諧。關雎雖唱有余哀。深淺情絲梳易理,淡濃心墨化難開。怎生不負玉人懷。
怪底兒童無遠圖,埋盆注水插芙蕖。人心不作非真想,便覺東湖入座隅。
愛僻常違俗,居閑不厭貧。詩書擅家學,章服侈君仁。門掩壺山翠,胸藏夢澤春。游魂杳空漠,靈曜擲雙輪。
拂曙綸音降紫微,鳳池仙客繡為衣。先朝故舊如君少,四海交游似我稀。云散都城新雪霽,寒生江路早春歸。懸知別后趨朝日,猶憶相從向瑣闈。
鐘聲隱隱漏聲遲,曙色含春傍虎闈。帝里山川開淑候,詞林鞭弭羨雄飛。每因結客憐同調,豈為登樓賦式微。佇聽京華消息好,臨江何用送將歸。
客路相將濟水舟,蒹葭楊柳亦汀洲。翛然剡曲孤航對,何羨山陽累日留。性僻常懷高士社,興豪欲訪羽人丘。須公事業酬明主,共擬長吟消百憂。
雪盡長風吹禁城,梅花零落此時情。關河月暗迷鴻影,宮殿春寒澀漏聲。亂后騷人同百感,年來壯士苦長征。樽前莫話邊庭事,彈劍悲歌氣未平。
西湖四月煙水平,采莼艇子狎波輕。紫絲牽得山銜日,競學漁歌欸乃聲。
白發如霜心似冰,終年行行把青藤。身將血汗興重殿,字賣金錢餉眾僧。五夜月圓添夏臘,三堂經罷掩秋燈。輕帆我亦時相訪,坐到無言言不勝。
幽幽池館鎖蒼苔,萬朵芙蓉取次開。卻似昭陽舊宮女,含嬌只待翠華來。弦管叢中畫舫行,都人一一賀升平。飛鴻不識人間事,猶作窮邊腸斷聲。
風動蘋起,云光在水。荇藻有心,清我眸子。白露在衣,秋心易微。冠兮佩兮,君子當饑。
長陵見說石麟荒,遺廟丹青野水旁。古劍星光時出沒,大風云氣尚飛揚。三秦寶鼎垂鴻業,萬歲英魂戀故鄉。莫怪憑高重回首,楚臺煙樹郁青蒼。
已謝師儒事,殷勤尚在公。東山棋局外,北海酒尊中。白發雖難老,黃芝亦養蒙。賢勞誰得似,日事尉佗宮。
山繞平湖鏡繞山,堤邊千樹柳、綠毿毿。杏花嬌倚玉闌干,秦樓畔、小鳥語綿蠻。紅粉試輕紈,笙歌吹畫舫、漾飛鸞。酒旗撩亂系雕鞍,春色暖、芳草弄晴灣。
杯去渾無勇退時,偶然遇坎亦安之。不教坐有獨醒客,便與投醪倒接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