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軒為蔡相公題
千尺虬枝傍小亭,歲寒心思日忘形。
誰家弦管鳴南陌,何處波濤寫北溟。
風送清香浮小榻,月移疏影下前庭。
他年學得長生訣,許我山中采茯苓。
千尺虬枝傍小亭,歲寒心思日忘形。
誰家弦管鳴南陌,何處波濤寫北溟。
風送清香浮小榻,月移疏影下前庭。
他年學得長生訣,許我山中采茯苓。
千尺長的盤曲樹枝靠在小亭旁,在寒冬時節的心境讓人漸漸忘卻自我。不知誰家的弦管樂聲在南邊的路上鳴響,又仿佛哪里有波濤聲像是來自北海。清風吹來,帶著松的清香飄到小榻上,月光移動,把松樹稀疏的影子投到前庭。將來要是學到了長生的秘訣,希望能允許我到山中去采茯苓。
虬枝:盤曲的樹枝。
歲寒心思:在寒冷的季節里的心境,有堅韌高潔之意。
弦管:弦樂器和管樂器,泛指音樂。
南陌:南邊的道路。
北溟:北海。
茯苓:一種菌類,可入藥,傳說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寧靜的環境,看到松軒周圍的景色,有感于松的品質,同時對世俗生活有所超脫,從而產生了對長生、隱居生活的向往。蔡相公可能是詩人的友人,詩人為其松軒題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高潔品質的追求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意象豐富,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精神世界的追求。
雙蹴芹泥香未乾,經營無過草堂安。呢喃似訴朱門景,簾幕風搖斂翅難。
五年三復被綸音,倚注唯專感激深。充國豈疏屯塞策,馬周終許報君心。風云際會成今古,日月昭融實鑒臨。歷歷楚山遙在目,壯歌明發大江潯。
出郭餞所知,行軒枉禪伯。笑談詎無人,惋恨余方積。城寒雨柝迥,月出霜鐘白。宵長夢轉孤,跡疏心自密。浮云本無期,一念即命策。
白馬歸來后,經翻定幾篇。向承西竺問,寧印北宗傳。轉梵天音合,降心佛日偏。不須尋圣諦,與爾各隨緣。
東去匆匆不暫停,我于此地豈無情。祇緣衰病歸心切,不憚崎嶇趁曉程。
裋褐心愈壯,蒯緱歌自聞。薄游吳王國,來尋季子墳。
茱萸紅熟霜天曉,兄弟曾無一人少。秋光滿地出家園,萬仞峰頭看浩渺。我家正對少岷山,山作屏風幾疊環。雨翠睛嵐都在望,廿年惜未一躋攀。年來踏倦錦城路,一棹南旋秋欲暮。聯床睡起攜樽行,立石渡頭截江渡。是時天氣久晴朗,稻孫刈盡郊原敞。不須紆道繞溪唇,徑越梯田上崖掌。綠崖一線羊腸惡,洞號穿心碥仄腳。仙人仙去已千年,不見白猿還采藥。何人好異讀書來,石室斜向瀘江開。詩碣名字半磨滅,過汝不暇剜蒼苔。蝸旋蟻轉度叢竹,幾曲之溪驚到目。山僧招我倚欄看,萬點黃金綻新菊。天風吹衣杯在手,長嘯焉知帽落否。鄉關易老少年心,驚人詩句空搔首。伯兮叔兮莫辭醉,此間可枕黃花睡。前度劉郎已灰塵,誰向詩中問糕字。狂言未盡晚煙冷,下山踏亂斜陽影。回看筆架三峰齊,新月半鉤在東嶺。
少年才氣頗縱橫,來問衰翁與借名。他日名成君自悔,祗將牙頰送余生。
衡山白玉鏤,漢殿珊瑚支。踞膝申久坐,屢好為頻移。
靈蛻巋然謝垢埃,焚香卻立嘆奇哉。自從新歲門常掩,不見青山眼懶開。飛觀千楹孤鳥墮,齋盂萬指曉鯨催。亦知空劫已前事,浪說十生曾去來。東風力弱未揚埃,密泛叢蘭有意哉。可是伸眉須酒滿,只應彈指又花開。吹毛句妙無人領,擊缽詩工著底催。照水只愁羞冕紱,勛名蓋世亦時來。
春雨新晴田事初,鄰家相勸把犁鋤。昨聞城市迎中使,應賜南中父老書。
出山何所適,百二秦關長。旅次謀晨夕,春寒慎俶裝。垂鞭堤柳短,中食客途忙。寶殿賴經始,倚門夏日長。
聯騎同來倒載還,勝游那復羨龍山。空馀把酒題詩地,忍對籬邊菊蕊斑。
伴沙鷗弄影海波中,剎那已千年。任珊瑚紅褪,蓬瀛翠減,攲枕樽前。蜃幻迷離淡靄,恍聽隔林鵑。何處幽云起,風自泠然。我欲披襟高詠,怕鮫人暗泣,淚似珠圓。甚苞桑枯后,塵劫總連連。便精誠、真如冤鳥,又怎知、終古孽難填。舟容與,恁低徊久,更待誰憐。
平原亦有羅浮事,況爾樵逢弈局仙。劉畫李臨茅彥勒,桃花源記托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