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橋看水
破碧沿青翻紫苔,
浪聲風約去還來。
老身兩耳多塵土,
立盡山橋不忍回。
破碧沿青翻紫苔,
浪聲風約去還來。
老身兩耳多塵土,
立盡山橋不忍回。
碧綠的水波拍打著青苔,泛起紫色的漣漪,浪濤聲在風聲的裹挾下一波又一波涌來又退去。我這衰老之身的雙耳早已沾滿塵世的喧囂,久久站立在山橋上,不忍離去。
破碧沿青:形容水波蕩漾,打破碧綠的水面,沿著青色的岸邊。
翻紫苔:指水波翻動,泛起像紫色青苔一樣的漣漪。
風約:被風約束,這里指浪濤聲受風聲影響。
老身:詩人自稱,表明自己年老。
多塵土:比喻雙耳聽慣了塵世的喧囂。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經歷了塵世的紛擾后,來到山間,被眼前的自然美景所吸引。當時社會或許充滿了各種喧囂和繁雜,詩人渴望在自然中尋求寧靜與慰藉。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然寧靜的喜愛和對塵世的厭倦。其特點是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來抒發情感,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數里通茅屋,松濤里面行。野花三月亞,水石一邊明。載酒人來少,為吟獨立清。近開蘭菊塢,寂寞有誰爭。
雨中多白鷺,爭拂釣船飛。楓葉明墟落,蘆花隱翠微。石鐘風外響,漁火夜深歸。未遂浮家志,霜鱗此地肥。
玉花嘶徼外,翠輦過云中。
此理分明見各偏,何時講習到同然。寄書好與隨庵道,千里元來共一天。
令威絮氅不勝痂,遼海羈雌別怨賒。半取冰紈攲篋扇,雙遮鐵柱插江沙。悠悠一念終銘石,掃掃孤檐且落花。安得徵君三百字,暮潮秋雨洗龍蛇。
古匣重緘澀不開,無端夜半作風雷。中間隱有龍蛇泣,白發先生賺我來。
枝梅顏老已羞遮,欲染紅顏無處賒。跟進春風三五里,野村溪畔有桃花。
別館斜陽外,山橋野水頭。溪聲寒入夜,林色晚橫秋。塵世悲萍合,浮生是夢游。道窮憐白發,何處問滄洲。
華蓋拂紫微,勾陳繞太一。容裔被緹組,參差羅?畢。星回昭以爛,天行徐且謐。
雪候爭開碎剪黃,未容秋色入冬藏。染根不用呈仙手,索笑時來有古狂。冷艷故應寒宿露,真心猶自抱嚴霜。何人更續猗蘭操,停待香風翳草堂。
春游吏事苦相催,秉燭何妨入夜來。野色全迷窗外樹,星光環照坐中杯。流觴曲水虛良月,飛蓋西園復上才。嬌管清歌憐并發,教人重擬鳳簫臺。
幽徑斷行蹤,浮圖對遠峰。結冰堅碧沼,凝雪老青松。雙樹下開講,千燈中現容。天空雨花遍,門有白云封。
天為閩越息風塵,借箸奇能動鬼神。二十年來勞汗馬,五千里外過征輪。義高田孟翻多議,家似韓原未是貧。忽聽離歌秋色里,當杯不覺倍酸辛。
云山空,岡阜重,槲葉半濕新霜紅。溪猿得意適其適,閒攀靜桂晴光中。孤麇何從來,寂歷野竹風。舉頭相視不相測,昂藏卻立如癡童。鯤鵬負云天,斥鴳處蒿蓬。萬生所樂自不同,恝然胡為之二蟲。
紆曲春山路,行來日已昏。蕭然茅宇內,不盡白云屯。犬吠初生月,人歸半掩門。一杯燈影下,幽思共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