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其一 題徐晉遺表弟所畫牡丹圖并以志悼
璧人年少,記臨風側帽,姿尤清絕。曾在沈香亭畔醉,偷譜清平三闋。更取名花,圖成粉本,惹殺狂蜂蝶。盈盈著紙,誤人幾度攀折。
今日畫可羞花,花偏入畫,一樣無分別。可惜空山埋玉樹,此恨只和花說。縱有丹青,也應塵土,拌了嬌紅色。花前一嘆,胭脂亂撲成雪。
璧人年少,記臨風側帽,姿尤清絕。曾在沈香亭畔醉,偷譜清平三闋。更取名花,圖成粉本,惹殺狂蜂蝶。盈盈著紙,誤人幾度攀折。
今日畫可羞花,花偏入畫,一樣無分別。可惜空山埋玉樹,此恨只和花說。縱有丹青,也應塵土,拌了嬌紅色。花前一嘆,胭脂亂撲成雪。
你年少時如玉人般俊美,記得你臨風側帽的模樣,姿態格外清雅超絕。曾在如沉香亭畔的美景中沉醉,偷偷譜寫了清平三闋的樂章。更畫下名花,完成精美的畫稿,引得狂蜂浪蝶紛至沓來。畫面上的牡丹盈盈生動,讓人幾度誤以為可攀折。如今這畫中的牡丹能使真花羞愧,真花入畫后,竟與畫中花難以分辨。可惜你如玉樹般埋于空山,這份遺憾只能向花傾訴。縱使有精妙的丹青之筆,最終也會隨塵土湮滅,拼卻了那嬌紅的顏色。在花前長嘆一聲,胭脂色亂撲,仿佛化作了白雪。
璧人:儀容美好的人,此處指徐晉遺表弟。
側帽:《北史·獨孤信傳》載其因獵晚,馬速帽側,人竟效之,后以“側帽”形容風度瀟灑。
沈香亭:唐興慶宮亭名,唐玄宗與楊貴妃曾于此賞牡丹,此處代指美好場景。
粉本:中國傳統繪畫中畫稿的通稱。
玉樹:《世說新語·容止》載“魏明帝使后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后以“玉樹”比喻才貌出眾之人。
丹青:丹砂和青雘,兩種可作顏料的礦物,此處指繪畫。
拌了:“拌”通“拼”,意為舍棄、豁出。
此詞為作者題于表弟徐晉遺生前所畫牡丹圖上的悼亡之作。徐晉遺年少才俊、風度清絕,善畫名花,然早逝,作者見其遺畫,觸景生情,借題畫以寄哀思。
全詞以牡丹圖為線索,上片贊表弟才貌與畫藝,下片痛其早逝,將對人的懷念與對畫的賞鑒融合,情感真摯,意境哀婉。通過“花”與“畫”的互映,突出“人去畫存”的悵惘,是題畫悼亡的佳作。
才到松陵即是家,樓高不管綠楊遮。 有書萬卷時翻弄,千古興亡幾嘆嗟。
才到松陵即是家,三清閣下寂無嘩。 小臣愧乏絲毫報,深炷爐香靜點茶。
河橋數株柳,偏受東風多。 柔條慎扔折,生意全天和。
春秋思報本,忠孝原有祠。 儀物修孔時,擊鼓吹豳詩。
晨昏禮法供,擊鼓齊七眾。 堪笑木蘭僧,飯了空聲送。
夜深展書讀,伊吾聲比屋。 掩映杖頭光,穿破西園竹。
潮漲復朝退,盈縮痕常存。 渡口孤舟橫,濟川應有人。
春雨鳴布谷,士膏三月足。 舉趾事興耕,竟畝水云綠。
秋山草木落,樵夫日相尋。 幽歌出容谷,金石有馀音。
先將補袞線,綰作釣鰲絲。 投向蒼江月,經綸小試之。
碧梧庭院露華清,一葉翻階鶴夢驚。 綠發方瞳玉堂客,蠅頭燈下寫秋聲。
銀瓶綠酒掛香車,遙過城東宋玉家。 一笑相歡不辭醉,為憐明月在梅花。
洪波艤楫泛中流,鳧淑鷗汀攬勝游。 數點漁舟歌欸乃,詩情恍在白蘋洲。
綠玉枝頭一粟黃,碧紗帳里夢魂香。曉風和月步新涼。 吟倚畫欄懷李賀,笑持玉斧恨吳剛。素娥不嫁為誰妝?
顧曲多情,尋芳未老。一庭風月知音少。夢隨蝶去恨墻高,醉聽鶯語嫌籠小。 紅燭呼盧,黃金買笑。彈絲踮屣長安道。彩箋拈起錦囊花,綠窗留得羅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