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山居十首 其八
露冷月痕涼。落葉敲窗。燒鏺人坐夜初長。半榻殘經三尺劍,一炷清香。
無事到心忙。草草行藏。世緣何必更思量。看破七無成一笑,正此時光。
露冷月痕涼。落葉敲窗。燒鏺人坐夜初長。半榻殘經三尺劍,一炷清香。
無事到心忙。草草行藏。世緣何必更思量。看破七無成一笑,正此時光。
秋露冷冽,月光帶著涼意。落葉輕敲窗欞。守著燒茶的小爐獨坐,秋夜正慢慢變長。半榻上是殘舊的經書,身側掛著三尺長劍,案頭飄著一炷清香。本無雜事卻心自煩忙,行止匆匆。世間緣分又何必再費思量?看破諸多無成之事,付之一笑,此刻便是好時光。
鏺(pō):古代一種鍋,此處指燒茶或取暖的小爐。
殘經:殘舊的佛經或經典書籍,體現山居時的清修狀態。
三尺劍:代指武事或未酬的抱負,與‘殘經’形成文與武的對照。
行藏:指出處進退,語本《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七無成:泛指多種無成之事,非實指七件,強調對世事的通透認知。
此詞應為作者山居期間所作。或因經歷世事紛擾后,選擇退隱山林,在清寂中審視人生。詞中‘半榻殘經’‘一炷清香’體現對禪意的追尋,‘三尺劍’或暗合未忘的抱負,整體反映其從入世到淡泊的心境轉變。
全詞通過秋夜山居的細節描寫,展現作者遠離塵囂的生活狀態,借‘殘經’‘劍’‘清香’等意象,暗含對人生的反思。最終以‘看破七無成一笑’收束,點明淡泊世緣、享受當下的主旨,語言質樸而情感深沉。
長安大道八達分,道旁甲第連青云。夜月長明七貴宅,春風偏在五侯門。貴侯勢焰不可炙,烈火射天天為赤。家僮盡衛明光宮,侍史皆除二千石。一朝盛衰忽顛倒,夜月春風亦相笑。鳳笙龍管坐不來,又向東家作新調。東家車馬日已多,向來賓從無經過。貴賤交情總如此,翟公何事嘆雀羅。
商飆激疏牖,蟋蟀鳴墻陰。志士恒感秋,況乃違所欽。之子役王事,遠適閩江潯。攬衣起追送,渺彼川涂深。少小從子游,方軌馳文林。時去志愿違,素發忽滿簪。撫景嘅今昔,惻愴情難任。愿言顧離索,惠我瓊瑤音。
春日高樓聞竹枝,梨花如雪柳如絲。珠簾不被東風捲,只有空梁燕子知。
名家述律挺賢豪,千里濠梁喜見招。日月光華瞻帝里,風云咫尺上仙橋。每夸給事登廷陛,卻訝征商近市朝。何似吳興山郭夜,水晶宮里聽吹簫。
蜀魄千年西復西,何時風隔別幽棲。中原萬里多芳樹,卻傍五云深處啼。黃塵點鬢欠知幾,忘卻蒼苔滿釣磯。想是山靈懶馳檄,祗今啼鳥勸人歸。石棧天梯路久通,羽毛何地不春風。到今不信堯夫語,浩蕩乾坤一氣中。
山色一樓雨,江聲兩岸秋。舊游多少夢,都付秣陵舟。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白白晴云望里飛,寸心日夜念庭闈。到家喜慶承顏處,春酒盈卮五色衣。
亭館曉氤氳,參差翠靄分。紆回一片石,遙隔幾重云。香霧龍驂下,松風鸞嘯聞。何當擷巖桂,于此臥清芬。
卓犖才華邁子云,紫薇花底散清芬。一池墨水時相近,滿案芭蕉日更勤。金匱夜抽書總秘,玉堂晝直漏稀聞。宦情莫嘆遭逢晚,圣主于今正右文。
老翚筆意師觀遠,怪石長松氣凜然。四十年來真跡亂,夕陽紅樹滿山川。
一宿誰能覺,青山不自知。野花開凈土,明月映清池。方外緣何熟,從前事可疑。豁然鐘響徹,總是夢醒時。
讀報欣然共賦詩,古來忠佞各殊岐。彼猶愧見蔣穎叔,君盍自期劉器之。惡草剪除雖一快,芳蘭銷歇已多時。懷哉康節先生語,作事莫教人縐眉。兩載相依笑陸沉,鶉衣不羨錦為衾。渠儂眩耀麒麟楦,我輩翻騰駑驥吟。朝去一兇憂稍歇,邊留五大禍尤深。棟梁培植誰之責,莫遣斧斤終日尋。
無能私愿祇求田,時物安能學計然。鑿井未成歌擊壤,射熊猶得夢鈞天。遙思故國歸來日,留滯新恩已去年。攜手與君游最樂,春風波上水濺濺。
休日呼兒上古城,胡床何處不隨行。莫嫌一陣東風惡,分外教他數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