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居自述 其九十九
休道貧居不稱情,
從來天道有枯榮。
結窩須要求安樂,
履道還應向坦平。
無紙少題詩數首,
有錢多糴米三升。
等閒步入三清觀,
坐上邊頭湊四清。
休道貧居不稱情,
從來天道有枯榮。
結窩須要求安樂,
履道還應向坦平。
無紙少題詩數首,
有錢多糴米三升。
等閒步入三清觀,
坐上邊頭湊四清。
不要說貧苦的居所不合心意,自古以來天道本就有枯萎與繁榮。建造房舍應當追求安寧快樂,行走人生道路還應向往平坦。沒有紙張就少題幾首詩,有了錢便多買幾升米。閑暇時隨意走進三清觀,坐在邊上湊個‘四清’的趣意。
不稱情:不合心意。
天道:自然規律。
枯榮:枯萎與繁榮,指事物的興衰變化。
結窩:建造居所。
履道:行走于道,引申為人生道路。
糴(dí):購買糧食。
等閒:隨意、平常。
三清觀:道教供奉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的廟宇。
四清:此處雙關,既呼應‘三清’,又指清寂、清凈之境。
此詩為唐寅晚年所作。其一生歷經坎坷,晚年經濟困頓,靠賣畫為生。《貧居自述》組詩多寫貧困中的豁達,此首通過日常瑣事,反映其在困境中仍保持樂觀、安于平淡的心境。
全詩以質樸語言描繪清貧生活,通過‘無紙題詩’‘有錢糴米’等日常細節,展現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既體現對自然規律的順應(‘天道有枯榮’),又凸顯對精神自足的追求,是唐寅晚年真實心態的生動寫照。
平湖近辟千□□,物色如今滿面新。風擺野花香撲撲,水澄絲柳影鱗鱗。高低菡萏分紅蕊,出沒鵁鶄間白蘋。回首更看南北岸,不知何處不宜人。
南北京華一道通,圣皇幸寓大明宮。虎賁外衛威如虎,龍仗前驅隊若龍。天語奉行安眾庶,風聲振布蕩群兇。今逢盛世文明會,四海車書混一同。
以有夢幻身,安能亸饑渴。剃頭舍飾好,則以乞為活。鍊盡世間心,方稱閒披衲。格言非汝欺,馀塵尚諸學。吾師三界尊,食時亦持缽。春風吹湘云,萬峰寒踢卓。出門一句子,團團生四角。
十年三度過彭城,燕子樓空月自明。欲吊香魂尋舊冢,斷碑無主不知名。
芳蘭無意綠,弱柳何窮縷。心斷入淮山,夢長穿楚雨。繁花如二八,好月當三五。愁碧竟平皋,韶紅換幽圃。流鶯隱員樹,乳燕喧馀哺。曠望戀曾臺,離憂集環堵。當年不自遣,晚得終何補。鄭谷有樵蘇,歸來要腰斧。
初著離騷去國年,獨醒懷抱轉悽然。汨羅不作西流水,終古愁云在楚天。
海門湖上東畔開,海東飛仙呼不來。乘桴便欲徑浮去,無人從我復空回。
人生燭上花,光滅巧妍盡。春風繞樹頭,日與化工進。只知雨露貪,不聞零落盡。我昔飛骨時,慘見當涂墳。青松靄朝霞,縹緲山丁村。既死明月魄,無復玻璃魂。念此一脫灑,長嘯祭昆崙。醉著鸞皇衣,星斗俯可捫。
磅礴坤輿總帝圖,手提文印化沮渠。旋宮更問《涼州》譜,尚右時通梵國書。枸杞夜號端入驛,蒲萄秋落易盈車。飛沙斜日頻回首,歸雁相迎亦惘如。
節過傳柑后,馀寒襲故衣。雷從梅上盡,春向柳邊歸。且復從人飲,何須密妓圍。金吾猶不禁,鸚鵡試頻揮。上客推文靖,仙翁得令威。交游知有道,笑語共無機。細雨朝還作,高云夜不飛。玉簫停鳳曲,銀燭繼蟾輝。但覺新歡治,應知舊事非。莫辭同潦倒,良會古來稀。
舍舟入洞夕陽斜,得見方村八九家。林鎖山環藏屋宇,雞鳴犬吠隱煙霞。寧知門有今朝客,可使燈開昨夜花。共喜相邀詢動止,呼童汲水煮仙茶。
江左昔潰亂,桓盧遞相尋。劉裕起寒微,長驅掃氛祲。秋草雖未枯,霜雪巳骎骎。陶公節義士,素食豈其心。我才非管葛,誰能起淪沉。所以歌去來,歸臥五柳陰。悠悠多感激,愴恨寄謳吟。哲人貴知幾,芳名留至今。展圖三嘆息,懷古一何深。
雨雨風風,又斷送幾分春色。最無奈,舊時庭院,漫無人跡。寶鏡塵昏清瘦影,金爐香燼寒煙滅。待迫尋,芳訊與韶華,都銷歇。柳絲亂,桃鬢側。當年事,何堪說。看唾壺猶漬,斑斑清血。燕子微聞長夜嘆,杜鵑不化幽魂隔。正清明寒食上河時,真愁絕。
手挽冰枝那忍觸,莫教香雪涴蒼苔。并刀輕斷梢頭玉,笑引春風上鬢來。
一望蘋花十頃秋,闔閭城下久停舟。除將訪道尋僧外,半為真娘住虎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