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公祠送別
塵世紛紛多別離,
一攀庭樹欲沾衣。
不知何故壺中叟,
能棄人間不復歸。
塵世紛紛多別離,
一攀庭樹欲沾衣。
不知何故壺中叟,
能棄人間不復歸。
塵世中總是紛紛擾擾,充滿了離別;手攀庭院中的樹木,淚水幾乎要打濕衣襟。不知為何那壺中的老者(壺公),能夠舍棄人間不再歸來。
壺中叟:指壺公,傳說中的仙人。據《后漢書·方術傳》載,壺公常懸一壺于市中,日暮則跳入壺中,后遇費長房,授其仙術。
沾衣:淚水浸濕衣服,形容悲傷之極。
紛紛:形容多而雜亂,此處指離別頻繁。
推測為詩人于壺公祠與友人送別時所作。壺公祠因傳說中的仙人壺公得名,詩人見祠中遺跡,聯想到人間離別之苦,故借送別場景與仙人典故,抒發對塵世離別的感慨。
詩以‘送別’為引,由塵世離別之苦轉向對仙人超脫的追問,既寫現實離情,又含對人生際遇的思考,短小而意深,是一首情感真摯、意蘊悠長的送別之作。
殘書遍閱就窗明,少暢閑情賴鳥聲。 斷送春歸花事了,一番細雨綠陰成。
風動飛霙迎曉霽。銀海光浮,宴啟群仙會。騎省流芳誰可繼。尊前看取連枝貴。 華發衰翁羞晚歲。未報皇恩,尚忝專城寄。酒入愁腸應易醉。已拚一醉酬君意。
憶昔先翁此地經,曾揮詩筆掃青冥。 我來篇索前修句,雷電何年敕六丁。
照人風骨清如玉,振祖家聲遠若雷。 想對旅窗貪讀易,不知門外使車來。
紅花飛。白花飛。郎與春風同別離。春歸郎不歸。 雨霏霏。雪霏霏。又是黃昏獨掩扉。孤燈隔翠帷。
獨宿禪房清夢斷,雞聲喚起晨鐘。出門曉月耿寒空。小池凝輩翠,竹外跨飛虹。 梅塢不知何處了,傍籬臨水重重。嘯歌都在冷香中。人間那有此,天上廣寒宮。
隔窗瑟瑟聞飛雪。洞房半醉回春色。銀燭照更長。羅屏圍夜香。 玉山幽夢曉。明日天涯杳。倚戶黯芙蓉。涓涓秋露濃。
二八佳人宴九仙。華堂清靜斗春妍。瓊枝相倚妙無前。 良夜黃云來縹緲,東風碧酒意留連?;ㄩg蝶夢想翩翩。
月在沃洲山上,人歸剡縣溪邊。 漠漠黃花覆水,時時白鷺驚船。
幽人自愛山中宿,又近葛洪丹井西。 窗中有個長松樹,半夜子規來上啼。
春夢驚回,槐陰盡捲,闌前暗斗深秋。雨細風疏,廿番花信皆休。叢殘已分同芳草,仗輕云、扶上瓊樓。最堪憐、淺笑輕顰,還抱新愁。 東皇應是嫌幽獨,悵霜天寥迥,秾艷都收。容我清狂,一般顧影籬頭。閑情陶令常相憶,嘆江梅、沉夢汀洲。好憑他、丹桂清芬,伴我忘憂。
歧路東西奈別何,壯心憔悴惜蹉跎。 重來云物非前度,黃葉秋風積恨多。
閑門綠樹老,華池芳草生。 偶隨蝴蝶起,獨自下階行。 何處垂楊院,春風驕馬鳴。
小闌干,深院宇。依舊當時別處。朱戶鎖,玉樓空。一簾霜日紅。弄珠江,何處是,望斷碧云無際。凝淚眼,出重城。隔溪羌笛聲。
煙雨苕溪憶舊游,畫圖遺墨見風流。 不知黃鶴飛歸后,又是山中幾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