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昭陽懷寄李石麓殿撰二首 其二
天上逍遙紫禁廬,
海邊唫望去鴻疏。
曾聞三殿開紅仗,
劇想千門迓綵輿。
起草應同東觀侶,
齋心好似曲山居。
明時次第為霖雨,
不羨周南太史書。
天上逍遙紫禁廬,
海邊唫望去鴻疏。
曾聞三殿開紅仗,
劇想千門迓綵輿。
起草應同東觀侶,
齋心好似曲山居。
明時次第為霖雨,
不羨周南太史書。
您在京城的皇宮中自在逍遙,我在海邊吟詩,望飛雁漸疏(思念漸濃)。曾聽聞三殿外展開紅色儀仗,深切想象千門迎接帝王彩輿的盛況。您起草文書應與東觀的文臣同僚一起,靜心修養(yǎng)好似在曲山隱居。圣明時代您將依次成為濟世賢臣,我不羨慕《史記》中周南太史的遺憾(而更贊賞您當下的作為)。
紫禁廬:指皇宮,帝王居所。
去鴻疏:飛雁漸少,喻指書信或聯(lián)系稀少,暗含思念。
三殿:明代皇宮中的三大殿(如奉天、華蓋、謹身殿),代指宮廷重要場所。
紅仗:紅色儀仗,帝王出行或典禮時的禮儀隊列。
彩輿:帝王所乘的華麗車駕。
東觀侶:借指翰林院等文臣同僚,東觀為漢代藏書校書處,代指文事機構(gòu)。
曲山居:喻指清心修養(yǎng)的隱居狀態(tài),或指李石麓靜心處事的心境。
為霖雨:典出《尚書》“若大旱之望云霓”,喻賢臣濟世,澤被蒼生。
周南太史書:指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滯留周南(今洛陽)未能參與封禪的遺憾,此處反用,指不慕史筆,更重實際貢獻。
此詩為詩人久居昭陽(海邊之地)時,寄懷京城友人李石麓(殿撰,翰林院官員)所作。李石麓身處宮廷,詩人客居遠地,通過詩中對京城舊景的回憶與對友人作為的聯(lián)想,傳遞思念與期許,反映明代文人間的交游情誼。
全詩以“懷寄”為核心,通過京城與海邊的空間對照、現(xiàn)實與回憶的時間交織,既展現(xiàn)對友人的深切思念,又贊賞其才德與仕途,暗含對明時賢臣得用的欣慰。用典自然,情感真摯,是明代懷友詩的典型之作。
布谷布谷天未明,架犁架犁人起耕。宦途不似農(nóng)家樂,東作西成過此生。
名花迥與眾芳殊,刀剪成絲綠似蒲。朱點斑斕沾弱翅,露□濃艷上輕須。難得烏足為胥葉,莫寫開元插鬢圖。葛令井邊多伴侶,每來枝上誤相呼。
我到淮南幾見春,一身蓑笠蔽煙雨。桃花林里有人家,疑是柯山最深處。
不謁王侯春復春,自栽松菊結(jié)為鄰。無端習懶翻成癖,怕見闉阇一片塵。
偏宜滴漏春朝雨,尤近裴公盛德堂。
雪落朔風凄,寒光逼馬嘶。征途天共遠,到日草方萋。春色行花縣,煙波下篆溪。無為嘆非土,遙逐夜猿啼。
千家砧杵亂城頭,新月微明江水流。床外蛩鳴偏出夜,風前白苧不宜秋。愁連天漢無鴻雁,夢到關(guān)山見戍樓。芳草不青蓮子落,征夫何事好長游。
揚州鶴頂只絲絲,瑪瑙杯深玉一池。為問楚宮能舞否,籠歸金屋兩相宜。
自觖經(jīng)年望,誰憐數(shù)口忙。西江霖尚積,九月颶猶狂。蟲后苗應白,霜前穗不黃。即愁溝壑近,何處萬斯箱。
屧響盈盈下砌磚,迎風衣鬢影翩然。睡中喚起眉梢重,意外緣歡笑靨圓。長自淺顰看更好,有人深妒見猶憐。懸知青雀朝來過,遞得新花到髻邊。
萋萋芳草天涯暮。徹耳啼鵑聲苦。糝盡亂花狂絮。一霎愁人雨。離情似水憑誰訴。有夢也難分付。門外青山山外樹。不見江南路。
夜夜人無寐,心期感逝波。朝來臥秋雨,此去問珠河。堆架古書亂,裹衾寒氣多。汝行知有事,不忍唱離歌。
巧制工夫百鍊鋼,持來閨閣共行藏。雙環(huán)對展魚腸快,兩股齊開燕尾張。針線有功憑制造,綺羅無價任裁量。隨機鏤出新花樣,長在佳人玉指傍。
義當灰骨答君寬,身愧完名拂母歡。初度先成垂老別,南音豈作等閑彈。戀闈恍惚尋殘夢,繼血潺湲出寸丹。但得生還重聚首,風光不為暫離闌。
四壁石崔嵬,飛泉石上來。橋分三折入,峰斫一門開。坐處凝絲雨,行邊滑細苔。浮觴不可俟,先命酌泉杯。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