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司徒兼侍中宋宣獻挽詞四首 其二
梁木萎邦哲,
乘輿哭第家。
斂恩周袞里,
追品漢貂華。
素禮初無悔,
浮生遂有涯。
斯文從此喪,
誰與辨咬哇。
梁木萎邦哲,
乘輿哭第家。
斂恩周袞里,
追品漢貂華。
素禮初無悔,
浮生遂有涯。
斯文從此喪,
誰與辨咬哇。
國家的棟梁之才凋零,賢哲離世;皇帝親自到他的府第痛哭吊唁。聚集的恩榮遍布朝廷重臣之間,追贈的官品如同漢代侍中般顯耀華貴。喪禮的儀節(jié)完備無缺,沒有遺憾;他的一生至此走到盡頭。文化學術從此失去了一位巨匠,今后還有誰能辨別那些紛雜的言論?
梁木:典出《禮記·檀弓上》,比喻國家棟梁之才。
邦哲:國家的賢能之人。
乘輿:代指皇帝。
第家:指宋宣獻的府第。
斂恩:聚集的恩榮,指皇帝給予的恩寵。
周袞里:袞代指朝廷重臣,周袞里指朝廷重臣之間。
追品:追贈官品。
漢貂華:漢代侍中冠以貂尾為飾,指代高位顯職。
素禮:喪禮的儀節(jié),因喪禮尚素故稱。
浮生:指短暫虛浮的人生。
斯文:指禮樂制度、文化學術,典出《論語·子罕》。
咬哇:本指繁雜音樂,此處比喻紛雜言論或不良文化現(xiàn)象。
宋宣獻即宋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官至兵部尚書、參知政事,卒后追贈司徒兼侍中。此詩為其去世后,作者(同僚或友人)所作挽詞之一,創(chuàng)作于北宋中期。當時士大夫重視文化傳承與君臣關系,挽詩通過追述逝者功績與哀榮,表達哀悼與追思。
此詩高度贊揚宋宣獻作為國家棟梁與文化巨匠的地位,通過帝王吊唁、追贈榮典等事件展現(xiàn)其生榮死哀;末句'斯文從此喪'凸顯其在文化傳承中的不可替代性。情感深沉,用典精當,是北宋挽詩典型之作,反映士大夫?qū)t能離世的痛惜與文化傳承的關注。
百輩功名媚灶人,獨張赤手斗嬴秦。未知國史歸何傳,祗為蒼生惜此身。市道相成官在秤,兵氛急轉世如輪。偷閒甚苦誰能味,又遣郊居污庾塵。
富貴空中花,文章木上癭。要知真實地,惟有華嚴境。
脂印心紅,黛舒眉綠,麗景漸臨初暑。仙館嫏嬛詩酒興,冉冉如花催鼓。群賢歡事乍逢,裙屐名園,丹青新引,翹中楚。行看畫圖招隱,松風吹路。還認袂卷晴霞,碧云四繞,鶴飛聲滿高處。遇三五、禊修夜宴,似曲水、流觴來去。慶春澤、輝聯(lián)舊宇。玉爐煙裊芙蓉炷。對髻擁青螺,霓裳煉出長虹否。
釜星晚雜出,雨腳晨可歇。
拖黃帶綠矮長棚,路轉坡陀愛鳥聲。觀水能生年少意,得晴便有賊來驚。鱗浮一碧風微動,節(jié)近中秋月不明。又聽巴山今夜雨,燭花倘與報收京。
韶華朗媚,愛初秋也,晴光永。雅會良朋歡笑,金風送爽,又值河明漢凈。正人語盈盈,乍當窗雨,臨佳景。喜道如今無病。丹爐漸遠,去日艱危還省。最是十年亂緒,云移夢徙,傷情荀倩。祗家常抱素修眉,記淡約、離懷多耿耿。味炎味冷。猶消得、自在迢迢,圖史閒來整。映帶一片,梅花舊影。
僧臘俗年俱老大,儒書佛教舊精勤。姑蘇一萬披緇客,四事無如彼上人。
鄉(xiāng)居遠市電機無,蠟燭油燈照屋盧。夜坐渾疑中世紀,郊行輒見古農(nóng)夫。桔槔不變憐民力,矛盾相尋侈霸圖。卻對危邦哀域外,風瀟雨晦道非孤。
切莫撞鐘領眾迎,作家相見要情真。亦庵自是優(yōu)婆塞,知事當人定不瞑。
香溫翠暖。問誰處、錦幄華鐙庭院。麗日上元,佳節(jié)春回,梅花苑。瓊枝吹月飛紅片。綴點額、新妝人面。寶釵樓上,金簧并奏,玉徽徐按。休管。天街共戲,任蛾鬧舞,著冠兒顛轉。破淚笑聲,攜手狂歌,情何限。傾杯歡喜團圞宴。散焰火、憑高遙看。夜闌銀燭搖梁,影紅乳燕。
巴縣香江路幾千,重來人共雁爭先。腥臊已嘆為戎久,腐敗誰憐與國遷。書到中秋詩似月,兵連四海世何年。喚君且拭浯溪石,善頌吾儕要目賢。
患難夫妻余十載。情性相融,不是能求買。危處同憂安共快。精神饑渴如連帶。坦率心腸無掛礙。辛苦家常,順逆多深耐。裙布荊釵風未改。從經(jīng)離亂存儀態(tài)。
雨壓江頭綠漲山,傳呼道左點兵間。已冬爽氣猶明樹,來歲鐃歌定出關。天遠能生無盡意,心勞暫得片時閒。景光莫為憑高設,要見中華控百蠻。
病足難良走。憶年時、北窗小隱,倦眠清晝。嘯傲煙霞如面壁,英氣消磨何有。倚修竹、美人翠袖。不料天風吹別淚,付青鐙、黃絹嗟辛受。涼意下,倩無酒。浮生韁鎖誰參透。憑亞闌、蓮香偷送,嫩秋時候。高柳棲蟬頻唱晚,顧影猶憐嬌秀。幸未把、裙腰困瘦。乞借冰奩溶火魄,縱情絳、縛虎憑纖手。襟抱展,暖人壽。
未聞漢盛法先秦,革命由來要日新。易俗難期文物舊,重金已見士夫馴。苦翻古籍標名語,全昧夷情說善鄰。敵國多憂時世異,差憐不是建炎人。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