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左宗廟歌十一首 其二 歌世宗景皇帝
景皇承運,纂隆洪緒。
皇維重抗,天暉再舉。
蠢矣二寇,擾我揚楚。
乃整元戎,以膏齊斧。
亹亹神算,赫赫王旅。
鯨鯢既平,功冠帝宇。
景皇承運,纂隆洪緒。
皇維重抗,天暉再舉。
蠢矣二寇,擾我揚楚。
乃整元戎,以膏齊斧。
亹亹神算,赫赫王旅。
鯨鯢既平,功冠帝宇。
景皇帝承受天命,繼承并光大宏偉帝業。皇室綱紀重新振興,帝王光輝再次彰顯。愚昧的兩個敵寇,侵擾我揚州楚地。于是整頓強大軍隊,磨礪鋒利的斧鉞。勤勉周密的戰略謀劃,威嚴赫赫的王師。大患既已平定,功績冠絕帝王之世。
景皇:指晉世宗景皇帝司馬師,晉朝奠基者之一。
承運:承受天命,帝王稱君權神授。
纂隆洪緒:纂(通“纘”),繼承;隆,光大;洪緒,宏大的事業。
皇維:皇室的綱紀、法度。
天暉:帝王的光輝,代指皇權的榮耀。
二寇:指當時威脅東晉政權的敵對勢力(具體所指需結合歷史背景,或為地方叛亂勢力)。
揚楚:揚州與楚地,代指東晉的南方疆域。
元戎:大軍,指帝王的軍隊。
膏齊斧:膏,潤滑、磨礪;齊斧,利斧,代指武器。
亹亹(wěi wěi):勤勉、周密的樣子。
鯨鯢:鯨魚,雄為鯨,雌為鯢,比喻兇惡的敵人或大患。
帝宇:帝王統治的時代。
此詩為東晉宗廟祭祀樂歌《晉江左宗廟歌十一首》之一,專門歌頌世宗景皇帝司馬師的功績。司馬師作為晉宣帝司馬懿長子,在曹魏后期掌控朝政,平定淮南叛亂,為西晉代魏奠定基礎。東晉建立后,為彰顯祖先功績,創作宗廟樂歌,此詩即作于此時,用于祭祀時頌揚其承繼帝業、安定疆土的歷史貢獻。
全詩以頌德為核心,通過敘述景皇帝承天命、振綱紀、平寇亂的歷程,凸顯其功績冠絕一時的歷史地位。作為宗廟樂歌,語言莊重典雅,結構嚴謹有序,是東晉廟堂文學中典型的歌功之作,反映了當時通過祭祀樂歌強化皇權正統性的文化傳統。
花草重重澗壑春,卜居秖欲謝囂塵。道逢谷口耕云客,莫是當年鄭子真。
深村竹樹不知春,遠水殘霞接斷津。野客衣冠渾懶散,相逢疑是避秦人。
夜夜清輝減卻時,我知皎月亦癡兒。忍將辛苦成圓缺,不與所依稍別離。
師心好善善心淵,宿因曠作今復堅。與佛同生極樂天,觀空利物來東邊。目有神光頂相圓,王公稽首拜其前。笑談般若生紅蓮,周旋俯仰皆幽玄。替佛說法近市廛,驊騮雜□擁粉鈿。飄飄飛度五臺巔,紅塵富貴心無牽。松下趺坐自忘緣,人間甲子不知年。
乞得膠膠擾擾身,五湖煙水替風塵。祇將鳧雁同為侶,不與龜魚作主人。
宵濟洶濤波,晨征犯霜露。倏來忽語別,何所見而去。疑君略奉高,或我愧叔度。慨然陪節傳,邂逅莫忘故。初歡記鄴城,往還數如織。摶風回鑾閣,相賞垂天翼。君席今未暖,我井久不食。駕言又何之,游交請絕息。當仁語卒吐,仗義身不謀。所賢我者遠,甚薄物之尤。不莊醉曲蘗,欲收醉鄉侯。微辭致責備,近頗學春秋。邇來走筆吟,別后隨手散。收拾亦安用,半是諧謔間。不能所作工,要解風水渙。莫以人廢言,遂忽博士謾。
一點紅塵未敢生,松間雪后政堪行。日光半破風微度,時作高林落果聲。
七十二峰樓幕下,諸侯賓佐六曹師。簿書疏少尋詩酒,城郭蕭條罷鼓旗。煙濕猿藤騎馬處,云連龍瀑倚欄時。蠻溪警絕官無事,月照秋蓮泛碧漪。
芍藥春深映曲欄,海棠枝上雨初殘。合歡扇在君須記,莫放秋風一夜寒。
蠻花犵鳥都安樂,天外飛埃辟廣衢。且喜東坡啖荔子,莫從南海問珍珠。身經離亂心無恙,夢慣團圓醒更孤。回首斜陽瞻故國,延秋門上有啼烏。
柳煙貼水葉初勻,不羨晴江帶白蘋。久客未迷萋草徑,故人相待落花津。林香好及中和月,溪靜還疑太古春。共此聽鶯洽文酒,更從何處浣車塵。
帝城清曉。見彩鳳銜來,九重丹詔。寵溢弓旌,光生輪帛,云有圣恩宣召。偉器惜居閒散,雅望合登樞要。典三禮,有一夔自足,何須雙妙。爭道舊曾向。粉署蜚英,久矣推清操。政貳民曹,班聯常伯,看展經邦才調。趣駕曹參乍別,前席賈生初到。敷奏處,聽薰弦阜物,世躋熙皞。
知君五鳳客,亦復跨雙鳧。宋玉名高楚,郎官宿應吳。仁心琴里發,民事鏡中蘇。送別無須酒,陽春在路衢。
非緣望遠上秦樓,楊柳依依翠陌頭。畫就遠山調錦瑟,最憐夫婿不封侯。
朝布一尺網,夕縈千縷絲。東家雙蛺蝶,不敢傍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