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春二首擬近體
越羅初欲替茸裘,二月輕寒比麥秋。潘老凋疏空惜鬢,庾郎憔悴不禁愁。催歸燕子春何限,落盡桃花雨未休。誰遣少年隨夢去,不教人似柳風流。
一幅輕紗老禿翁,半簾疏雨著東風。長條柳伴短條舞,深色桃欺淺色紅。愁思但知嫌酒薄,客情終不似春濃。盡將黑海無名障,付與邯鄲一夢中。
越羅初欲替茸裘,二月輕寒比麥秋。潘老凋疏空惜鬢,庾郎憔悴不禁愁。催歸燕子春何限,落盡桃花雨未休。誰遣少年隨夢去,不教人似柳風流。
一幅輕紗老禿翁,半簾疏雨著東風。長條柳伴短條舞,深色桃欺淺色紅。愁思但知嫌酒薄,客情終不似春濃。盡將黑海無名障,付與邯鄲一夢中。
第一首:越地絲綢剛想替換下皮襖,二月輕寒竟似麥收秋涼。潘岳鬢發稀疏空自嘆惜,庾信容顏憔悴難禁春愁。燕子催歸春光無限美好,桃花落盡細雨仍未停歇。是誰讓少年隨夢逝去,不教我似柳枝自在風流?第二首:一幅輕紗映出老邁衰翁,半簾疏雨輕拂著東風。長條柳枝伴短枝共舞,深色桃花壓淺色爭紅。愁思只嫌杯中酒太淡,客居心情終不如春濃。盡將人生煩惱無名障礙,付與邯鄲虛幻一場夢中。
越羅:越地所產的絲織品,以輕薄著稱。
茸裘:用獸毛制成的皮襖。
麥秋:麥熟的季節,通常指初夏,此處形容二月輕寒如秋。
潘老:指潘岳,西晉文學家,曾作《秋興賦》感嘆鬢發斑白。
庾郎:指庾信,南北朝文學家,其作品多含身世之悲。
邯鄲一夢:典出“黃粱美夢”,比喻人生虛幻。
此詩或創作于作者晚年客居時期。詩中“老禿翁”“客情”等詞暗示作者已屆暮年,漂泊在外,面對春日景物,觸景生情,借“傷春”主題抒發人生遲暮、客愁難消的感慨。
全詩以“傷春”為核心,通過春日景物的細膩描寫與典故的巧妙運用,將自然之景與人生之嘆緊密結合,既展現了春景的盛衰變化,又深刻表達了年華易逝、客居孤寂的復雜心境,語言含蓄,情感深沉,是傷春主題的典型佳作。
書生馀日總拋書,只愛憑窗看小魚。浩蕩清波自來去,幾回揮手欲依渠。
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皇恩何以報,春日得春衣。
十年湖上別,風雪此相親。把酒論時事,沾衣向故人。浮名青歲換,生計白云貧。但去臥芳草,山中鴻雁春。
山鵲翅翻紅兩兩,野花香并翠雙雙。倦行有客春傷酒,笑索無題晝倚窗。
作掾已三載,兵曹典要機。久能勤案牘,今喜訪庭闈。沽酒鶯花晚,行庖筍蕨肥。故山無限好,惆悵不同歸。
白云滿中野,此地即衡山。莫擬西來棹,須防失路難。
綠樹千枝與萬枝,靈峰寺里看楊梅。青山行盡且歸去,紅子熟時應再來。
草木皆秋色,離騷動美人。夢魂何處得,翰墨故疑神。誰與歌燕市,空知泣楚臣。餔糟非眾醉,吾亦任吾真。
天立三京鞏帝圖,濠梁千古漢枌榆。河山結秀猶龍氣,留守承恩重虎符。萬福威名聞草木,班超功業在羌胡。他年并入云臺畫,爭看貂蟬映美須。
山不人煙水不橋,溪聲浩浩雨蕭蕭。何須雙鷺相溫暖,鷺過還教轉寂寥。
閒居賦就鶴書徵,結屋蒼岑第幾層。松酒山中何日熟,竹樓雨后共誰登。忘形定有漁樵侶,淡況應如云水僧。屋角梅花無恙否,客來想已送迎能。
彩箋吟遍惜春詩,花隱紗窗見月遲。欲問海棠持畫燭,自嗟不是少年時。
軟紅塵里換青衫,彈鋏歌殘策去驂。不用臨岐重惆悵,落花迎棹過江南。筆翰超然松雪仙,丹青已矣霅溪箋。高齋應有橫經暇,品畫臨書亦自賢。
樓頭夕照樓頭影,重水重山難數定。人間路有萬千條,只去郵房詢遠信。為誰憔悴添新病,誰為春風吹舊鬢?游絲斷藕不能揮,越是天涯心越近。
番陽東下萬山圍,魁閣崢嶸面翠微。云接大荒回古色,波涵落木動晴暉。宦情靜與游魚逝,詩思長隨夕鳥飛。久待倚闌成獨酌,癡兒了事各須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