倬彼我系 其七
來紲伊何,
謂余曰仕。
我瞻先達,
三十方起。
夫豈不懷,
高山仰止。
愿言毓德,
啜菽飲水。
來紲伊何,
謂余曰仕。
我瞻先達,
三十方起。
夫豈不懷,
高山仰止。
愿言毓德,
啜菽飲水。
為何招致這束縛?是讓我去出仕。我看那些前輩賢達,三十歲才開始發跡。我難道不向往?只是仰慕那高山般的品德。只愿培養自身德行,即使喝清水吃豆粥也甘之如飴。
紲(xiè):原指繩索,此處比喻出仕的征召或束縛。
伊何:疑問代詞,意為'為何''什么'。
先達:指前輩賢達之人。
方起:才開始發跡、出仕。
高山仰止:出自《詩經·小雅·車轄》,原指對高山的仰望,此處比喻對高尚品德的仰慕。
毓(yù)德:培養德行。毓,養育、培養。
啜(chuò)菽(shū)飲水:喝豆粥,飲清水,形容清苦的生活,出自《禮記·檀弓下》,后多表示安貧樂道。
此詩為初唐詩人王勃《倬彼我系》組詩之一。王勃少有才名卻仕途坎坷,此詩或作于其面臨出仕選擇時。當時初唐文人普遍渴望建功立業,但詩人更注重道德修養,故借前輩'三十方起'的經歷,表達不急于求官、愿先修德的心境。
全詩圍繞'出仕'與'修德'的矛盾展開,借前輩經歷與經典意象,強調德行高于功名的價值取向,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體現了初唐文人對精神品格的重視,在功利的世風中獨樹清逸之姿。
空谷黃昏,蕪城春曉。天涯獨自尋芳草。一枝幽艷照清江,護持惟恐傷嬌小。自顧仃伶,誰哀窈窕。年年惆悵春風道。為言時俗薄朱顏,還將寂寞和春老。
東官畫手高吾粵,君作翎毛更有神。長慮鴛鴦飛入水,復愁蝴蝶去隨人。香從兒女求生結,花向仙靈得大春。紅翠白鷴多見與,吾生鸞鶴最交親。
后前止字誤箋題,只認連山終物時。雨霽云收青不改,悠然依舊看朝隮。
孤劍沖星憩碧灣,桃花流水別人間。一竿紅日高低路,兩岸清風遠近帆。猿玉千秋凝蝶夢,仙棋幾局坐松關。興狂擬結青蓮社,憂國年來鬢欲斑。
襄王坐上微詞客,子建車前步水妃。瞥過低鬟流盼處,爭先含笑獨來時。東邊日下終無雨,闕上書時合有碑。腸斷吳王煙水國,扁舟何日逐鴟夷。平淡春云捧額浮,秋光劍戟近人流。無腸可斷方為憾,有藥能治不是愁。可待挑琴知有術,未傳驅豆更無謀。遙知添得春窗夢,尤在樽前燭下羞。
浩浩西河流,遙遙東魯山。山河遠相隔,千里獨游還。升堂奧可入,豈曰文辭觀。相從陳蔡厄,松柏知天寒。索居晚歸來,侯國師甘盤。去之幾千載,高風灑塵寰。瞻望不可及,青云映西關。
茲岳蘊虛詭,憑覽趣亦贍。九峰相接連,五渚逆縈浸。層阿疲且引,絕巖暢方禁。溜眾夏更寒,林交晝常蔭。伊余久緇涅,復得味恬淡。愿逐安期生,于焉愜高枕。
檐前聲不絕,枕上聽來頻。乞米空懷帖,披裘那負薪。形骸枯欲折,童仆餒生嗔。如此蕭條色,誰堪原憲貧。
迢遞錦云道,瓊花間朱草。時聞遠近香,不知秋已老。
老我行藏欲話難,先生麾節別吳?。風云會處聲光遠,勢分忘來禮數寬。預有忠勤書最績,尚留恩意及卑官。支離不敢秋江餞,卻把詩篇寫肺肝。
雪后憑高望洛都,萬峰遮眼白模糊。相將閬苑樓臺上,展盡山陰水墨圖。
江郊四月時,蠶老麥始熟。隔竹啼青鳩,遠村出黃犢。臺上夏陰濃,護田溪水綠。徑畔無人行,鳴雞上墻屋。
金陵富英彥,甲第亙中逵。短刺日夕馳,跡往神不偕。寧知塵中尚,乃在黃山陲。容城既璧隕,濟南復蘭摧。俯仰宇宙間,知己日以稀。紉袖雙郁金,三枯芬漸衰。幸其未為蕕,持用表心期。
城南觀閣連云起。形像丹青里。使君笳鼓渡江來。盡帶江南春色、放春回。青春欲住風催去。流水花無數。尊前觸目一番新。只有玉樓明月、記游人。
瑤島分明近日邊,周王元未解求仙。八駿崎嶇云外路,空疑道里隔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