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愁二首
秋風裊裊秋云愁,寒日耿耿還西流。
昏鴉接翅帶遠水,暮雨滿山昏北樓。
微涼漸欲入枕簟,白露復恐沾梧楸。
橫戈壯士半茅土,云壑布衣悲素秋。
江南郡邑半成灰,江北諸藩信不來。
此日兵連殊未解,向來邊釁復誰開。
三關故地何時得,二帝征鑾幾日回。
白發(fā)草萊無遠策,時垂雙淚只興哀。
秋風裊裊秋云愁,寒日耿耿還西流。
昏鴉接翅帶遠水,暮雨滿山昏北樓。
微涼漸欲入枕簟,白露復恐沾梧楸。
橫戈壯士半茅土,云壑布衣悲素秋。
江南郡邑半成灰,江北諸藩信不來。
此日兵連殊未解,向來邊釁復誰開。
三關故地何時得,二帝征鑾幾日回。
白發(fā)草萊無遠策,時垂雙淚只興哀。
秋風裊裊,秋云似含哀愁,寒日明亮卻依舊向西流去。昏鴉翅膀相連飛過遠方的河水,暮雨籠罩山巒,北樓一片昏暗。微微涼意漸漸透入枕席,又擔心白露沾濕了梧桐和楸樹。手持武器的壯士有一半封了侯,隱居山林的平民卻在悲嘆這蕭索的秋天。江南的郡縣大半已成廢墟,江北的藩鎮(zhèn)音信全無。如今戰(zhàn)事持續(xù)仍未結束,當初又是誰挑起了邊境爭端呢?三關舊地何時能夠收復,徽欽二帝何時能返回。我這白發(fā)老人身處草野沒有良策,只能時常落淚抒發(fā)哀傷。
裊裊:形容秋風輕柔細長的樣子。
耿耿:明亮的樣子。
接翅:翅膀相連,形容烏鴉成群飛行。
枕簟(diàn):枕頭和竹席。
茅土:指受封為王侯。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用五色土筑壇,按方向分取各方的色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的人,作為分得土地的象征。
云壑:指隱居的山林。
布衣:平民百姓。
素秋:秋季。古代陰陽五行說以秋屬金,其色白,故稱素秋。
郡邑:郡縣。
藩:藩鎮(zhèn)。
三關:宋與契丹分界的三關,即淤口關、益津關、瓦橋關。
二帝:指宋徽宗和宋欽宗。
征鑾:皇帝出行的車駕。
草萊:指草野、民間。
此詩創(chuàng)作于南宋時期,當時國家面臨著北方政權的威脅,戰(zhàn)事不斷,社會動蕩不安。詩人目睹了江南的破敗和江北藩鎮(zhèn)的割據(jù),對國家的命運深感憂慮,從而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國家局勢的擔憂和對收復失地的期盼。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秋景襯托愁緒。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愛國情懷。
牧笛聲中踏淺沙,竹籬深處暮煙多。 垂髫村女依依說,燕子今朝又作窠。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 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云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如山堂上翠橫空。山影浪花中。 夜夜林間明月,時時柳外清風。 如今到此,然萬事,無處情鐘。 唯有尊前一笑,分明好個山翁。
從來不識悲秋意,愛月登樓。愛月登樓。玉笛橫吹天際浮。
而今識盡悲秋意,獨倚香篝。獨倚香篝。兩點春山只駐愁。
好文英主古難齊,寵重詞臣意弗低。 睿藻清新刊翠琰,神蹤飛動在璇題。 蕓箋許效蓬萊閣,花檻容模罨畫溪。 樂圣朋儕開綺席,愛君誠抱掛金閨。 買臣晚遇知多幸,犬子端憂思轉稽。 天地恩私無以報,只將克慎對芝泥。
開遍薔薇小院香。乍晴梅雨蝶飛忙。一溪新碧浸鴛鴦。
古帖午臨欹枕倦,瑤琴晚奏短襟涼。倚欄遠望又斜陽。
五月傾朝謁紫宸,一朝無分在清塵。 含香已去星郎位,衣錦惟思婺女鄰。 折獄也曾為俗吏,勸農元本是耕人。 知將何事酬公道,只養(yǎng)生靈似養(yǎng)身。
玉筍就華,紫荷香潤,宴閑密侍西清。碧幢金節(jié),仍尹鳳皇城。須信千齡慶遇,丹霄上、重疊恩榮。時多暇,湖山麗景,許酒樂升平。 新春。逢誕日,鶯花漸好,初過燒燈。想笙歌叢里,醉賞瑤觥。占盡人間福壽,行看取、穩(wěn)贊機衡。貂蟬映,朱顏綠鬢,沙路馬蹄輕。
熱功名一枕蝶,冷談笑兩頭蛇,老先生到個睄破些。枉費喉舌,枉做豪杰,越伶俐越著呆。 繞柴門山色橫斜,掃香階花影重迭。濁醪沉醉也,稚子緊扶者。嗟!再休去風波里弄舟揖。
移壁回窗費幾朝,指镮偷解博紅椒。 無端斗草輸鄰女,更被拈將玉步搖。 寒繡衣裳餉阿嬌,新團香獸不禁燒。 東鄰起樣裙腰闊,剩蹙黃金線幾條。 試共卿卿語笑初,畫堂連遣侍兒呼。 寒肌不耐金如意,白獺為膏郎有無。
北登銅雀上,西望青松郭。繐帳空蒼蒼,陵田紛漠漠。 平生事已變,歌吹宛猶昨。長袖拂玉塵,遺情結羅幕。 妾怨在朝露,君恩豈中薄。高臺奏曲終,曲終淚橫落。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陽。裴回行作雨,婉孌逐荊王。 電影江前落,雷聲峽外長。朝云無處所,臺館曉蒼蒼。
月華霞彩映晴川,瀲滟波光奪目妍。 試喚烏篷乘興去,一篙撐上水中天。
一水長流出澗溪,從山綿密與云齊。 武陵橋上觀春色,自笑劉郎去路迷。
五馬攜壺上臥龍,四夔聯(lián)騎與游從。 山中古柏歲寒色,應為清流作意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