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十六首 其四
張果老踏破葫蘆,呂洞賓失卻寶劍。
兩個撒手相逢,囊篋更無一線。
何仙姑鐵笛橫吹,解道長江靜如練。
張果老踏破葫蘆,呂洞賓失卻寶劍。
兩個撒手相逢,囊篋更無一線。
何仙姑鐵笛橫吹,解道長江靜如練。
張果老踏破了他的葫蘆,呂洞賓丟失了他的寶劍。兩人灑脫地相逢,行囊里一無所有。何仙姑橫吹鐵笛,能道出長江平靜如白練的境界。
張果老: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常倒騎毛驢,其法寶為葫蘆。
呂洞賓:八仙之一,以寶劍為法寶。
撒手:這里指灑脫、放下。
囊篋(qiè):行囊、箱子。一線:這里表示一點財物。
何仙姑:八仙之一,善吹鐵笛。
解道:能說出。長江靜如練:出自南朝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澄江靜如練”,形容長江平靜如白色的綢帶。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這類頌古詩通常是禪宗僧人或文人借神話故事來表達某種禪理或人生感悟,可能創作于禪宗思想較為流行的時期,作者通過描繪八仙的行為來傳達一種放下執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
這首詩主旨在于宣揚超脫世俗、放下名利的思想。其突出特點是借助神話人物故事來表達哲理,語言淺顯易懂。在文學史上,這類頌古詩豐富了詩詞的題材和表現形式,體現了當時的思想文化氛圍。
呼韓骨冷復雕陶,夜夜穹廬朔月高。為問琵琶弦底話,得無一語訴腥臊。
塵土侵人懶出門,小窗容我負晴暾。夢騎瘦馬尋詩去,曾到梅花深雪村。
化國多長日,高人侍紫宸。觀書從上相,屬筆念生民。云漢文章備,風雷號令新。惟應青簡在,能載古風淳。
爐韝原知屬化工,陰陽為炭碧兼紅。誰能發問誰能對,子厚靈均祇兩雄。
兩鶴摧頹病不言,年來相繼亦乘軒。誤聞九奏聊飛舞,可得徘徊為啄吞。
吾腹如鴟夷,但滿貯醇酒。外圓故不滯,中靜一無有。紛紛千百輩,納若一塵垢。下而至真源,保之故難朽。
鷗友鱸鄉兩不猜,石城秋霽凈飛埃。最憐六代風流地,重有青蓮賦鳳臺。
憶昨曾攜李仲子,釃酒遙登瀫江渚。美人一去秋水寒,望望蒹葭隔煙浦。朝真洞口饒白云,尺書天際時相聞。山棲倘續孝標志,與爾同棲麋鹿群。
洞門一夜起涼飆,萬籟無聲聽漸遙。記得朝回明月底,井梧埤竹共蕭蕭。
皇澤均普,群生遂。萬宇和祔,講天津、合祭圣宗神祖,八音鈞奏諧節。堂上薦鳴球,琴瑟擊。越布濩、霜空靜,月華凝、光景藹藹。紛紛曉霞披。和鈴作、鸞輿回。天人共睹,慶無疆、祚崇明祀。五輅駕、騰黃純駟。旗常扈蹕嚴環衛。公卿奉引,虛徐馳道,祲容靡。蔥蔥郁郁,祥風瑞靄。發天光旖旎。錫羨豐融,漏泉該浹,上恩遐被。群心豫,頌聲作,皇德至,侔乾貺,浩浩霈。
覓得清風謁紫微,臨川脫卻故山衣。似知云錦江頭水,專照邦人晝錦歸。
隴上松杉手自移,至今苔蘚半寒枝。夢中不記重泉隔,猶學兒童戲綵時。
是非不到野溪邊,只就梧桐聽雨眠。睡熟不知溪水長,鷺鷥飛上釣魚船。
微生偶脫風波地,晚歲猶存鐵石心。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緣終淺道根深。
花露濃沾桂棹香。柳風輕拂葛衣涼。放歌深入水云鄉。荷葉杯中傾綠醑,瓜皮船上載紅妝。都堂何似住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