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馮均州二首
聞說京西道,均房虎更多。定須嘆來暮,政欲飲無何。
過客虛廚傳,饑氓費撫摩。君看歸諫議,為郡拙催科。
從事持三尺,將軍控萬弦。廟堂應記憶,江漢久流傳。
又復分新壘,歸來更幾年。他時休怪我,今日自華顛。
聞說京西道,均房虎更多。定須嘆來暮,政欲飲無何。
過客虛廚傳,饑氓費撫摩。君看歸諫議,為郡拙催科。
從事持三尺,將軍控萬弦。廟堂應記憶,江漢久流傳。
又復分新壘,歸來更幾年。他時休怪我,今日自華顛。
聽說京西道,均州、房州一帶盜賊很多。百姓定要贊嘆你這位好官的到來,你為政清閑自在。過往的客人讓驛站白白供應,饑餓的百姓需要你去安撫。你看那歸諫議,治理郡縣不擅長催逼賦稅。你作為屬官秉持法律,將軍掌控著眾多軍隊。朝廷應該還記得你,你的名聲在江漢地區早已流傳。如今又要去新的駐地,不知歸來又是幾年之后。到那時你別責怪我,如今我已頭發花白。
京西道:宋代行政區劃。
均房:均州和房州,今湖北十堰一帶。
來暮:東漢廉范為蜀郡太守,百姓歌曰:“廉叔度,來何暮。”后用“來暮”稱譽地方官德政。
無何:指無事、清閑。
廚傳:供應過客食宿、車馬的驛站。
撫摩:安撫。
諫議:官名。
催科:催收租稅。
從事:州郡長官的屬官。
三尺:指法律。
萬弦:指眾多軍隊。
華顛:頭發花白。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京西道均州、房州一帶社會不安定,盜賊橫行,百姓生活困苦。詩人送友人馮均州去均州任職,寫下此詩表達關切與期許。
此詩主旨是送別友人馮均州赴任,既指出當地社會問題,表達對百姓的同情,也對友人的為官之道提出期許。詩風質樸,體現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不讀口生棘,多愁眼易花。
江湖四閑客,今古幾詩家。
吟是蠲憂藥,功如解困茶。
艱難俱已歷,好景夕陽斜。
禪房花木鎖深幽,借與詩人信宿留。
幡影分來半廊月,磬聲敲破一林秋。
僧偏好事能青眼,佛本無心亦白頭。
試問青松峰外鶴,閑邊曾見幾人游。
行吟溪上園,幽思與詩便。
藤附多年樹,苔生廢井泉。
瘦梅鋤月種,蔓菊就籬編。
更有三間屋,重茅蓋竹椽。
屝屨送人征影遠,布裘知我涕痕零。
初愁凍雪無狐白,忽喜晴霄現卵青。
欲向華山成穩睡,不禁楚澤自長醒。
桃源自昔無秦歷,草木榮枯是瑞蓂。
天碑萬古閟嶙峋,自我來追此日新。
旭日小村鳩喚婦,寒霜疎木鴈來賓。
路長橋斷誰家店,天遠舟行何處人。
萬頃黃蘆秋色里,是中著我坐垂緡。
莫笑山居僻,山居號令明。
芭蕉工報雨,鴝鵒解知更。
樵長專封拜,詩壇擁甲兵。
開窗一壺酒,新句賞新晴。
楊柳清明近,棠梨煙雨愁。
紅來千樹色,白盡幾人頭。
歌哭同途去,繁華轉眼收。
銅駝千古恨,只為一尊休。
曾行栲源路,相訪竹溪頻。
事帝清心旦,于人笑面春。
升堂驚掛影,下榻憶延賓。
風雪深尊夜,梅花滿座茵。
不為時新刺繡紋,鵠袍鶴發自相親。
襄陽須有漢耆舊,彭澤終為晉隠淪。
往往名場躋后輩,時時相袞問斯人。
如今天道平如槩,得失榮枯一幻塵。
波心隠隠金椎出,只道馮夷先導來。
笑口漸開黃玉罋,丹心初見小蓮胎。
步花想見江妃佩,燒燭那從水殿回。
傳記無聞今始著,莫嫌閑客少詩才。
秋日山居好,吾居山海間。
意行逢酒住,興盡放歌還。
稻獲歸流水,林疎縮遠山。
誰知僧快活,飯飽即身閑。
相去十五里,不來幾半年。
知君有農事,疎我話詩篇。
置石桐陰澗,開門海口天。
老人愁此別,把酒菊叢邊。
得肉鳶歸樹,無魚鶴下田。
此中藏世界,他處少人煙。
可怪衣偏裻,何妨屐下穿。
亂離多少事,史筆若為傳。
前身曾學昭儀舞,時樣工為京兆眉。
揀盡好枝無可意,倦尋芳草歇多時。
曉畦霧重狂須減,風檻花飛悮與隨。
不但蛛絲深著避,更知紅袖亦堪疑。
賸欲栽蔬抵食魚,蠹繁骨立謾長吁。
畦丁傴背揮叢篲,雞母將鶵啄淺蕪。
菜字元修須雨長,菁名諸葛待霜腴。
閉門欲吃無憂飯,已戒應門早了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