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寒食鄆州道中
十五年來,逢寒食節,皆在天涯。嘆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柔日媚,羞看飛花。麥飯紙錢,只雞斗酒,幾誤林閒噪喜鴉。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煉熟丹砂,把紫府青都作一家。想前人鶴馭,常游絳闕;浮生蟬蛻,豈戀黃沙。帝命守墳,王令脩墓,男子正當如是耶!又何必,待過家上冢,晝錦榮華。
十五年來,逢寒食節,皆在天涯。嘆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柔日媚,羞看飛花。麥飯紙錢,只雞斗酒,幾誤林閒噪喜鴉。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煉熟丹砂,把紫府青都作一家。想前人鶴馭,常游絳闕;浮生蟬蛻,豈戀黃沙。帝命守墳,王令脩墓,男子正當如是耶!又何必,待過家上冢,晝錦榮華。
十五年來,每逢寒食節,我都漂泊在天涯。感嘆細雨沾濕、露水晶瑩,又想起祖墳上的柏樹;和風輕柔、陽光明麗,卻羞于看那紛飛的落花。麥飯、紙錢,一只雞、一壺酒,幾次耽誤了林間喜鴉的聒噪。上天笑道:這既不取決于我,也不取決于他人。丹砂在鼎中煉得熟透,把仙宮天府當作自家。想從前仙人駕鶴,常游于紅色宮闕;人生如蟬蛻殼,怎會留戀塵世黃沙。帝王命令守護祖墳,王者下令修繕墓地,男子應當如此啊!又何必等待衣錦還鄉,帶著榮華去上墳。
寒食:傳統節日,在清明前一二日,禁火寒食,祭掃陵墓。
鄆州:今山東東平。
宰柏:墳墓上的柏樹,“宰”通“冢”,指墳墓。
麥飯紙錢:寒食節祭掃用的供品,麥飯為粗食,紙錢為祭祀用品。
紫府青都:道教稱仙人居住的地方,紫府指紫微宮,青都指青帝所居。
鶴馭:仙人駕鶴,指升仙。
蟬蛻:蟬脫殼,比喻脫離塵世,羽化登仙。
晝錦榮華:用項羽“衣錦還鄉”典故,指功成名就、榮耀回鄉。
此詞為南宋末愛國詩人謝枋得所作。宋亡后,謝枋得隱居不仕,元廷強征其出仕,他一路流亡。此詞寫于寒食節途經鄆州(今山東東平)時,借寒食祭掃的場景,抒發漂泊之嘆與堅守氣節、超脫世俗的心境,暗含對家國變遷的隱痛。
全詞以寒食漂泊為引,由現實祭掃轉向對超脫境界的思考,既展現了詩人對傳統責任的尊重,更凸顯其不慕榮華、堅守本心的品格,是南宋遺民詩詞中兼具情感深度與哲理意味的佳作。
云腴貢使手親調,旋放春天采玉條。伐鼓危亭驚曉夢,嘯呼齊上苑東橋。
試探芳信,便夢仙源。茜霞影、齊飛孤騖,翠茵路、凈拭纖塵。東風里、皺水浮花,新綠當門。此際浪漫開尊。跌宕心魂。酹紅紫、直須千萬,殢鶯燕、莫負朝昏。醉眠也,慘綠春衫,宜稱苔痕。
出水依稀帶露痕,采毫羞澀愧旌能。細思語不經人道,揖遜安州食蜜僧。
與君皆老矣,繼美在弓裘。即此夭桃賦,無非式谷謀。百年寧復事,五岳續為游。頗憶曹丕語,成翁未白頭。
竹里逢開士,花間覓著書。禪觀今果足,文字往因馀。聽雨知魚樂,開軒任柳疏。自憐嬰世網,敢復事空虛。
年少探奇逸興增,杖頭常欲上云層。于今老病居人后,見說峰高便畏登。
濁醪草具澹初筵,愛得高軒坐榻連。歌徹薰風三唱后,話尋舊雨十年前。且看易象從龍意,休誤莊經夢蝶篇。淺薄不堪專介寵,七言墨使對還專。
長條纖雨潤如酥,照乘輝看不夜珠。簫籟未須教弄玉,指痕應已悅麻姑。草荒引鳳臺何在,波涌騎鯨海漸枯。十二層城回首處,輕煙猶繞舊皇都。
仙山草木鎖卿云,不到花平不離塵。十丈牡丹如錦蓋,人間姚魏卻爭春。春晚娑羅百葉開,仙翁精舍長蓬萊。朝元未罷門深閉,不管人間有客來。
寒齋五出懶新妝,一種風流斫雪狂。飛過墻東疏竹里,清香猶自著人忙。
宵心如水夢如潮,若人有兮隔帳招。慘碧燈花籠鬼眼,比紅詩草枕牛腰。沉沉院落三聲漏,細細無風一派簫。鬢影釵光看不準,片云抹過兩湖梢。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窗影蠅飛見,簾花日照成。汗馀胡粉薄,香度越羅輕。書葉蠶頭密,調笙鳳咮鳴。情來愁不語,極目雁南征。
蕭齊寂寞潞河陰,猶喜同袍共論心。意氣已從觴詠見,交情翻為別離深。橐中祗有陽春賦,篋里誰憐孤劍吟。流水高山人去遠,思歸一曲付清琴。
我腳何似驢腳,急走歸家日將落。自古長安如鏡平,無端醉倒黃幡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