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吳承務二首
種德勤穮蓘,終能穫歲康。經傳韋氏業,善著鄭公鄉。議論參諸老,功名付二郎。美哉天目水,流作慶源長。
道義真堪貴,弓旌不受招。五全洪范福,四見太平朝。問絕趨庭對,愁聞祖道簫。哀榮無一憾,豐碣在山椒。
種德勤穮蓘,終能穫歲康。經傳韋氏業,善著鄭公鄉。議論參諸老,功名付二郎。美哉天目水,流作慶源長。
道義真堪貴,弓旌不受招。五全洪范福,四見太平朝。問絕趨庭對,愁聞祖道簫。哀榮無一憾,豐碣在山椒。
一生積德行善辛勤耕耘,最終能收獲生活的安康。傳承著韋氏家族的經學事業,在鄉里以善舉聞名。生前與長輩們一同探討學問,把功名期望寄托在兩個兒子身上。美好的天目山水,流淌成家族福澤的源頭。道德和義理真的十分可貴,不接受朝廷的征召。擁有《洪范》中五福俱全的福氣,經歷了四個太平的朝代。如今再也聽不到他對子女的教誨,哀愁中聽聞送別的簫聲。生榮死哀沒有一絲遺憾,高大的墓碑矗立在山頂。
穮蓘(biāo gǔn):耕耘。
韋氏業:指韋氏家族世代相傳的學問事業。
鄭公鄉:借指有德者居住的地方。
二郎:指吳承務的兩個兒子。
弓旌:古代征聘之禮,這里指朝廷征召。
洪范福:《尚書·洪范》記載的五福,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趨庭對:指子女接受父親的教誨。
祖道:出行時祭祀路神,引申為餞行送別。
山椒:山頂。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在吳承務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哀悼和敬意而作。吳承務可能是當地一位有德行、有學問、有聲望的人,在家族和鄉里有一定影響力,作者通過此詩來紀念他。
這首挽詩主旨是悼念吳承務,突出他的品德、學問和福澤。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莊重。在文學上,它是對逝者的一種文學性紀念,展現了當時人們對德行和學問的重視。
披發佯狂走。莽中原,暮鴉啼徹,幾株衰柳。破碎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行矣臨流重太息,說相思刻骨雙紅豆。愁黯黯,濃于酒。 漾情不斷淞波溜。恨年年,絮飄萍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聽匣底蒼龍狂吼。長夜西風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國,忍辜負?
靚妝仙子謝纖濃。獨立水云紅。綽約畫闌東。似姑射、冰肌雪容。翠盤承月,玉杯擎露,粲粲蕊珠宮。真賞有鄰翁。畫添入、霓裳曲中。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爾亡言。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水文湘簟織霜筠。座客句清新。何物是紅塵。更著個、漁舟寫真。趙公琴鶴,謝家絲竹,漉酒又陶巾。不獨太平民。好鳳閣、鸞坡舊人。
文字聯交誼,相逢有宿緣。 社盟稱后學,科第亦同年。 撫碣傷禾黍,怡情醉管弦。 西湖風月好,不慕赤松仙。
皎皎昆侖山頂月,有人長嘯,看囊底寶刀如雪,恩仇多少。只手裂開鼷鼠膽,寸金鑄出民權腦。算此生,不負是男兒,頭顱好。 荊軻墓,咸陽道; 聶政死,尸骸暴。盡大江東去,余情還繞。魂魄化作精衛鳥,血花濺作紅心草。看從今,一擔好河山,英雄造!
春寒料峭乍晴時,睡起紗窗日影移。 何處風箏吹斷線?吹來落在杏花枝。
荒墳鄰近鄂王宮,異代孤臣伏臘同。 北狩忽聞哀痛詔,中興多仗保釐功。 百年天地回元氣,五夜松杉度烈風。 圣主只今恢廟略,玉門聞巳罷和戎。
寶劍柳枝春,翩翩向七閩。 青山問丁戊,白發念庚寅。 大雅千年起,窮交數子真。 平生弧矢在,豈是戀風塵。
卜居求靜處,喜傍碧溪灣。 隔岸高低柳,當軒遠近山。 天開圖畫久,人共水云閒。 聞說賈耘老,舊曾居此間。
視死如歸不受污,今無彤管為伊書。 倉皇父子終天訣,菱角塘邊孔氏居。
疏柳無情緒。都不管、渡頭行客欲去。猶依賴得,玉光萬頃,為人留住。相從歲月如騖,嘆回首、離歌又賦。更舉目、斜照沉沉,西風剪剪秋墅。 君行定憶南池,歌筵舞地,花晨月午。八磚步日,三雍奏樂,送君云路。別情未抵遺愛,試聽取、湖山共語。便可能、無意同傾,一尊露醑。
汲水添瓶恰換花。蜂兒爭要采,打窗紗。青春誰與度年華。弦索暗,無緒幾曾拏。 春思正交加。馬蹄聲錯認,客還家。花箋欲寫寄天涯。羞人見,羅袖急忙遮。
韶華駘蕩。看化工盡力,安排春仗。薄霧霏煙,軟風輕日,物態與人交暢。鳥聲弄巧千調,樓影垂空十丈。亂花柳,粲寶鈿纓絡、彩絲帷帳。 佳賞。輝艷冶,笑語盈盈,花面交相向。歌連長繅,酒凝深碧,和氣盎然席上。好春易苦風雨,人意難逢舒放。但拍掌。醉陶然一笑,忘形天壤。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 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