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舟次逢董思白先生 其三
至人不礙世,出處亦何情。
聞道綸扉上,于今待老成。
因之懷鳳德,敢以付嚶鳴。
自有冥鴻意,無煩猿鶴驚。
至人不礙世,出處亦何情。
聞道綸扉上,于今待老成。
因之懷鳳德,敢以付嚶鳴。
自有冥鴻意,無煩猿鶴驚。
品德高尚的人不會受世俗阻礙,出仕或隱居又有什么特別的情感呢。聽說朝廷之上,如今正期待著德高望重的人。因此我懷念有賢德的人,怎敢隨意用詩歌來表達心意。自己有高遠的志向,不用讓猿猴和仙鶴受驚。
至人:指道德修養(yǎng)達到最高境界的人。
出處:指出仕和隱居。
綸扉:指宰相辦公的地方,代指朝廷。
老成:指德高望重、閱歷多而練達世事的人。
鳳德:比喻賢德。
嚶鳴:《詩經·小雅·伐木》有“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后用“嚶鳴”比喻朋友間同氣相求。
冥鴻:高飛的鴻雁,比喻有高遠志向的人。
猿鶴驚:出自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鵠怨,山人去兮曉猿驚”,指隱士出山而使山中猿鶴驚異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董思白即董其昌,是晚明書畫大家、朝廷官員。此詩可能創(chuàng)作于詩人與董其昌相遇之時,當時社會政治環(huán)境復雜,朝廷或許需要像董其昌這樣德高望重之人,詩人借此表達對賢才的期待和自身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賢德之人的推崇和自身的高遠志向。詩中體現出詩人超脫世俗的情懷,在文學上以簡潔古樸的語言和用典手法展現出一定藝術特色。
虛白堂前合抱花,秋風落日照橫斜。閱人此地知多少,物化無涯生有涯。
北人更欲生關羽,猶倚糜芳信士仁。曹操雄心懷白馬,董昭空自弄精神。
寺深松桂無塵事,地接荒郊帶夕陽。啼鳥歇時山寂寂,野花殘?zhí)幵律n蒼。絳紗凝焰開金像,清梵銷聲閉竹房。丘壟漸平連茂草,九原何處不心傷。
勝絕南朝地,淹留北上程。石城看虎踞,蕭寺聽雞鳴。岫鎖吳云暗,江飛蜀雪明。詰朝關外路,真作棄繻行。
萬木老空山,花開綠萼間。素妝風雪里,不作少年顏。
羽觴和月嚼冰黃,自笑詩腸老更剛。四出雪花些小大,五千書傳一齊香。君從底處移仙籍,日飲無何作醉鄉(xiāng)。風露清寒付誰可,攜歸天祿校偏旁。
聞說幽棲勝,言尋不可稽。乘風過巽渚,逗雨泊湘溪。竹塢山堪買,桃源路豈迷。幸憑雙屐健,明發(fā)恣攀躋。
太丘孫子玉為姿,夢里分明似舊時。南郭看花春載酒,西窗剪燭夜論詩。幾年傾慕心如渴,近日多應鬢已絲。安得鱗鴻致消息,先期為我緝茅茨。
小蘇吹笛最高樓,吹作大堤楊柳秋。只今青冢在湖上,不識黃云出塞愁。
小子里、燈□聲,明年又添一歲。
卻暑回飆入暮林,衰蟬無力尚微吟。不須更問秋多少,著蕊黃花已可簪。
越秀舊山頭。佳景誰收。沈沈珠海祗東流。六十年來多少事,都付浮漚。行跡苦淹留。悶倚層樓。清輝頻阻綠陰稠。大地山河渾不見,如此中秋。
折得芳蕤兩眼花,題詩相報字傾斜。篋中尚有絲綸句,坐覺天光照海涯。
濂溪有此天,天外得此景。景中一衰翁,融入吟哦境。
寢席羹杯幾載同,不知玄德訪隆中。呂蒙陸遜誠奸賊,消為孫登作婦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