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其二
歸去來兮,懷歸意、幾人知得。尋思起、前年江海,去年京國。奔走隙駒春夢路,飄零海燕秋風客。念家山、松竹久荒蕪,疏三益。
風流散,音塵沒。身世在,江山隔。遣何人、杏花影里,月明吹笛。紅雨等閑花事盡,青銅容易霜華入。被雁聲、報到塞門秋,聽嘹嚦。
歸去來兮,懷歸意、幾人知得。尋思起、前年江海,去年京國。奔走隙駒春夢路,飄零海燕秋風客。念家山、松竹久荒蕪,疏三益。
風流散,音塵沒。身世在,江山隔。遣何人、杏花影里,月明吹笛。紅雨等閑花事盡,青銅容易霜華入。被雁聲、報到塞門秋,聽嘹嚦。
想要歸去啊,這歸鄉的心意,有幾人能真正理解?回想起來,前年在江海漂泊,去年又到京城輾轉。奔走的歲月如白駒過隙,似春夢般短暫;漂泊的生涯像秋風吹打的海燕,無依無靠。思念家鄉的山林,松竹早已荒蕪,連有益的朋友也疏遠了。往日的風流韻事已消散,音信斷絕。身在此處,與家鄉遠隔千山萬水。能派誰在杏花影里、明月之下吹笛解愁?落花輕易地結束了花期,青銅鏡中已悄然爬上白發。被雁鳴聲告知邊塞的秋意,那聲音是如此嘹亮凄清。
歸去來兮: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表達歸鄉之意。
隙駒:比喻時間飛逝,出自《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
海燕:指海上的燕子,此處自比漂泊無依的游子。
三益:指三種有益的朋友,出自《論語·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紅雨:比喻落花,出自李賀《將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
青銅:指青銅鏡,古代用青銅制鏡,此處代指鏡子。
霜華:指白發。
嘹嚦(liáo lì):形容雁鳴響亮而清脆。
此詞或創作于作者長期漂泊途中。從前年江海到去年京國的輾轉經歷,反映其奔波無定的生涯。因久離故土,家鄉松竹荒蕪、益友疏遠,加之故交離散、音信斷絕,觸發強烈的歸鄉之思與身世之嘆。
全詞以“懷歸”為核心,通過回憶漂泊經歷與眼前景物,抒發歸鄉不得、時光流逝、故友離散的孤寂。意象凄美,情感真摯,語言沉郁,展現了詞人對人生漂泊的深刻體悟。
馥馥飄清氣,霏霏點綠苔。高城殘角斷,吹送冷香來。
遠樹高低見,清溪曲折流。草眠耕后犢,波泛狎馀鷗。醒醉無人管,登臨各自愁。扁舟大如葉,爛漫作春游。
有人有所知,有事有是非。聞道無相理,心執不生疑。五歲更不長,祇作阿孩兒。將拳口里咬,百年不肯離。假花雖端正,究竟不充饑。都緣癡孩子,不識是權宜。如來無相理,有作盡皆非。
舊痕凄斷,是年時攜手,虎坊橋畔。愁護暮鴉,芳樹陰陰后堂見。還踏天街月影,乍忘了、西風冰簟。誰管他、如葉青衫,弦底玉龍怨。爭羨,御香染。盡夜夜露痕,襟袖難浣。幾時清淺,贏得銅仙淚空滿。重覓剪燈心事,除付與、夢中庭院。卻又怕、尋去也,夢中都換。
鹿床自制梅花硯,鐵石風流宋廣平。只合隨身玉堂直,豈期淪劫錦衣城。書耽破體原臣罪,畫愛寒山不世情。潤飾承平讓公等,終然退斥出孤貞。
流年忽忽又殘春,策杖郊原肯厭頻。往古來今何足校,閒花幽草自爭新。旋開酒蟻成高會,共解名韁作逸民。隨處怡然真有味,不須千里憶吳莼。
春天一夜雨霶?,添得溪流意氣多。剛把山僧推倒卻,不知到海后如何。
天賦幽人事事幽,西湖佳處七年留。荷香欲老茭如臂,得意斜陽一小舟。
萬景樓頭盡日留,烏尤嶺上及春游。溪潭杳渺游魚樂,林木陰森倦鳥投。千尺梵身名不謬,半輪山月句難酬。爭流競秀君休問,更有江聲撼一州。
金爐钑就裙紋折。香燼低云月。玉鈿黏唾上眉心。不似壽陽檐下、六花清。翠禽飛起南枝動。驚破西湖夢。仗誰為作水龍聲。吹綻寒葩詩眼、為君青。
空山含薄暝,遠樹帶輕煙。何處尋芳跡,鐘聲落照邊。
別意千重酒暫停,放歌一曲向君聽。家貧禮數多相失,雨久支干盡不靈。古巷聚人祠櫟社,暮潮催客散樟亭。孤帆又傍誰家宿,遙見沙田燐火青。
一生解縛鈍,渾身納里眠。心中無意識,耳無繩索牽。心本無系縛,同塵亦無喧。
一霎狂飆破曉陰,春光極目幾千尋。會須勝事追蓮社,更約幽人訪竹林。渺渺平田涵白水,蕭蕭蒼檜聒清音。鄭虔才大猶遭罵,重愧持杯許脫簪。
剪破流光不自持,空梁忽并玉差池。荒城不識春風面,已是人家插柳枝。蓬戶小,草檐低,莫尋珠箔問香棲。祇今清憶猶成淚,何況虛簾重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