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四十二首 其三十五
我念歡的的,
子行由豫情。
霧露隱芙蓉,
見蓮不分明。
我念歡的的,
子行由豫情。
霧露隱芙蓉,
見蓮不分明。
我思念情郎心真切,你卻猶豫心不定。霧露籠罩隱芙蓉,想看蓮花看不清。
歡:南朝民歌中對情人的昵稱。
的的(dì dì):分明、真切的樣子。
由豫:同“猶豫”,遲疑不決。
芙蓉:荷花。
見蓮:雙關“見憐”(被愛),“蓮”諧音“憐”,為南朝民歌常見諧音雙關手法。
《子夜歌》為東晉至劉宋時期的樂府吳聲歌曲,多為民間創作的情歌。此首應產生于當時江南地區,反映青年男女戀愛中細膩的心理活動。
詩以女子視角切入,通過“的的”直抒思念,又以“霧露隱蓮”隱喻情感的不確定,直率與含蓄結合,生動展現了戀愛中“愛而不得確證”的微妙心緒,是南朝民歌“清商樂”情致的典型體現。
塞北亢喉地,并門子所如。六花無處用,卻縠自詩書。
去年荒海層樓夜,危苦心情黯向晨。坐送流光一彈指,事違初意幾由旬。迎春爆竹除宵禁,破萼唐花逼歲新。冷暖分明今昔異,就中知味定誰真。
六出花飛春滿原,孤根香動月當門。冷凝玉蕊初飛白,凍折瓊枝欲斷魂。授簡梁園催泛蟻,停鞭庾嶺倦聽猿。思君不見年將暮,回首相看雪正繁。
事上說佛國,此去十萬里。大海渺無邊,動即黑風起。往者雖千萬,達者無一二。忽遇本來人,不在陰陽里。
嚴城寂寞山繚繞。覺寒透、貂裘峭。云壓江天風破曉。飛瓊萬頃,看來渾似,澤國蘆花老。玉山不怕頻頻倒。要筆陣、縱橫快揮掃。見說今年梅較早。笑將名勝,千鐘萬字,誰似邦侯好。
分袂沙邊兩歲馀,生涯別后竟何如?云迷禹穴無來信,秋隔吳山有故居。思斷碧天江漠漠,吟低白日雨疏疏。郊墟昨夜新涼入,珍重佳兒好讀書。
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禪。如如都不動,大道無中邊。若能如是達,所謂火中蓮。
一毫不露見全身,德覘徵符捷若神。嵩岱自高元地勢,球琳非琢本天真。出山聊作無心潤,著物應名有腳春。喚作使君猶未解,豈知游戲兩朱輪。
赤矢朱弓祖慶綿,五云吉夢世生賢。嘉時浹日迎重九,景運中天恰半千。律播金商資爽氣,露和瓊屑引遐年。壽觴莫負專城貴,好對西風醉管弦。
能詩唐太白,善賦漢相如。元帥真文舉,應先薦禰書。
夢回晝永,漸槐影移陰,拂墻東轉。飛綿欲盡,點水綠萍初見。應是春歸未遠。尚留得輕寒輕暖。憑闌幾度凝眸,為惜流年偷換。休怨。韶光忒賤。愛特特歸來,舊巢雙燕。呢喃嬌語,堪與綺窗人伴。拋卻相思一半。更莫問愁痕深淺。憐伊翠袂殷勤,盡日畫簾高卷。
山情粥味兩無厭,舒卷惟君道可兼。橫覽共悲人落落,高談猶起我奄奄。意中龍象神如接,膜外雞蟲事已纖。但惜自身足康濟,策勛空守戒香嚴。
吾友石民瞻,平生書畫忺。曾為彭澤令,柳下識陶潛。
晴檐一笑問逋仙,青眼相看玉樹前。呵筆沈吟倚東閣,停杯惜別向芳筵。素心知己長相憶,白發催人祗自憐。漫寫老懷驚歲暮,遙傳芳訊及春先。
何處期郎游,小苑花臺間。相憶不可見,且復乘月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