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唐山赴臺灣同人賦詩贈行因和楊德甫兵部韻留別 其三
有誰髯似仲堅虬,
莫畏扶馀路阻修。
回日戈思魯陽戰(zhàn),
切云冠學屈原游。
神人姑射遙相待,
佚女娀臺近可求。
小別千年行萬里,
故應魂斷日南舟。
有誰髯似仲堅虬,
莫畏扶馀路阻修。
回日戈思魯陽戰(zhàn),
切云冠學屈原游。
神人姑射遙相待,
佚女娀臺近可求。
小別千年行萬里,
故應魂斷日南舟。
有誰的胡須能像劉仲堅那樣蜷曲如虬龍?不要畏懼去扶馀的路途漫長艱難。我要如魯陽公揮戈讓太陽返回,學屈原戴著高冠去遠游。藐姑射山的神人在遠方等待,有娀氏的美女在高臺近可尋求。小別或許千年,此行將跨萬里,必然會因南行的船而魂牽夢繞。
仲堅:指劉秉忠(1216-1274),字仲堅,元初政治家、文學家,以美髯著稱。
虬(qiú):傳說中無角的龍,此處形容胡須蜷曲如虬。
扶馀:古代東北或朝鮮半島古國名,詩中借指臺灣,代指遠行之地。
魯陽戰(zhàn):典出《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zhàn)酣日暮,揮戈令日返三舍。此處喻指挽回局勢或堅定前行的決心。
切云冠:屈原《九章·涉江》有“冠切云之崔嵬”,指高冠,象征高潔品格。
姑射(yè)神人:典出《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容超凡脫俗的理想境界。
佚女娀(sōng)臺:佚女指有娀氏之女簡狄,傳說為帝嚳次妃,商始祖契之母,詩中喻指可尋求的賢士或理想伴侶。
日南:漢郡名,今越南中南部,詩中代指南方極遠之地。
此詩作于詩人即將從唐山赴臺灣之際,友人賦詩贈行,詩人和楊德甫兵部之韻作此留別詩。當時或因政治、生計等原因需遠渡臺灣,詩中既體現(xiàn)對行程的堅定,也流露出對故友的不舍與對未來的期許。
全詩以留別為主題,通過典故與意象的巧妙運用,既慰藉友人不必畏懼路途遙遠,又抒發(fā)自身豪邁的出行之志。語言典雅,情感真摯,展現(xiàn)了詩人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與豁達的胸襟,是一首融敘事、抒情、用典于一體的佳作。
道曰五行,釋曰五服,儒曰五常。矧仁義禮智,信為根本,金木水火,土在中央。白虎青龍,玄龜朱雀,皆自句陳主張。天數(shù)五,人精神魂魄,意屬中黃。乾坤二五全彰。會三五、歸元妙莫量。火三南方,東三成五,北玄真一,西四同鄉(xiāng)。五土中宮,合為三五,三五混融陰返陽。通玄士,把鉛銀砂汞,煉作金剛。
高風當日幾相尋,并見攀條贈友吟。方恨偷兒疑鬼物,寧知天籟寄人心。
世殊不異山陽笛,志在依然流水琴。聞道奚囊投烈焰,記來只字抵千金。
小雨阻行舟。人在煙林古渡頭。欲挈一尊相就醉,無由。誰見橫波入鬢流。 百計不遲留。明月他時獨上樓。水盡又山山又水,溫柔。占斷江南萬斛愁。
夢里不知身是客,卻疑身是老坡仙。 羽衣道士飛將去,月在波心人在船。
瑤臺歸去鶴空還,一曲霓裳落世間。 秋雨幾番黃葉落,朝云應欠到香山。
城角巍欄見海涯,春風簾幕暖飄花。 云煙斷處滄波闊,一簇樓臺十萬家。
池上春風動白蘋,池邊清淺見金鱗。 新波已縱游魚樂,調(diào)笑江頭結(jié)網(wǎng)人。
清入欄干酒易醒,春風楊柳幾沙汀。 平沙抵得瀟湘闊,祗欠螺峰數(shù)點青。
月疑宮闕下銀潢,碧轉(zhuǎn)欄干萬頃光。 我是水晶宮里客,倚樓猶自羨滄浪。
當時倉座倚鴻籌,清白堪封萬戶侯。 陵谷已非家世遠,畫橋依舊水東流。
玉顏羞見錦衣侯,草木煙封雨鎖愁。 不似田文門下客,一貧一富不知羞。
五柳先生卷折腰,孤眼千載仰風標。 青衫令尹頭如雪,不厭朝昏過此橋。
沙石香叢葉葉青,卻因聲誤得蟬名。 騷人佩處唯荊渚,識者知來遍蜀城。 消得作亭滋九畹,便當入室異群英。 非逢至鑒分明說,汩沒人間過此生。
弄月吹簫過石湖,冷香搖蕩碧芙蕖。 貪尋舊日鷗邊宿,露濕船頭數(shù)軸書。
梨花風動玉闌香,春色沈沈鎖建章。 唯有落紅官不禁,盡教飛舞出宮墻。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