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觀大屯山積雪
己未一月三日時在辰,處處村旗社鼓賽迎春。天公故意施狡獪,大屯山上一夜雪花鋪如銀。
大屯之山高接天,上有姑射之神仙。珠宮貝闕縹緲不知幾萬千。
飛鳥不敢過,窮鴟挾愁坐。流云行復止,萬木喑不峙。蒼崖分寸不可梯,長天寥廓海為低。
勢將跨鶴凌空去,下視九州萬國片片劃玻璃。
嗟余一身如萍寄,隨風飄蕩任東西。此時此景杯在手,得不快飲酣如泥。嗚呼,得不快飲酣如泥。
己未一月三日時在辰,處處村旗社鼓賽迎春。天公故意施狡獪,大屯山上一夜雪花鋪如銀。
大屯之山高接天,上有姑射之神仙。珠宮貝闕縹緲不知幾萬千。
飛鳥不敢過,窮鴟挾愁坐。流云行復止,萬木喑不峙。蒼崖分寸不可梯,長天寥廓海為低。
勢將跨鶴凌空去,下視九州萬國片片劃玻璃。
嗟余一身如萍寄,隨風飄蕩任東西。此時此景杯在手,得不快飲酣如泥。嗚呼,得不快飲酣如泥。
己未年正月初三,正值立春節令,處處可見鄉村旗幟招展,社鼓喧天,人們正賽會迎接新春。老天爺仿佛故意施展狡黠手段,大屯山上一夜之間雪花鋪就,如同白銀覆蓋。大屯山高入云端,仿佛有姑射山的仙人居住,珍珠為宮、貝殼作闕的仙宮樓閣,縹緲難數。飛鳥不敢飛過山巔,困窘的鴟鳥帶著愁容棲息;流云走走停停,萬木靜默低垂。青黑色的山崖連寸步都難以攀登,遼闊的長空下,大海也顯得低矮。我真想跨上仙鶴凌空飛去,俯瞰九州萬國,只見大地一片如玻璃般明亮光滑的雪色。可嘆我一生如浮萍漂泊,隨風飄蕩任東西。面對此景手中有杯,怎能不酣暢痛飲至爛醉?唉,怎能不酣暢痛飲至爛醉?
己未:干支紀年,此處具體年份需結合歷史背景,泛指某己未年。
社鼓:古代社日祭祀土地神時所用的鼓樂,此處指迎春賽會的鼓樂。
狡獪(jiǎo kuài):原指狡詐,詩中形容天氣變化巧妙,帶有戲謔意味。
姑射(gū yè)之神仙:典出《莊子·逍遙游》,指姑射山的仙人,此處借指大屯山高峻如仙境。
珠宮貝闕:用珍珠、貝殼裝飾的宮殿,形容雪后山峰的瑰麗景象。
窮鴟(chī):困窘的鴟鳥(一種猛禽)。
喑(yīn)不峙:靜默低垂,不挺立。
梯:名詞作動詞,意為攀登。
劃玻璃:比喻雪地光滑明亮如玻璃。
萍寄:像浮萍一樣漂泊無依。
此詩約作于某己未年立春日,作者身處大屯山(今臺灣北部),恰逢民間迎春賽會。大屯山為火山群,雪后景色壯麗,詩人觀雪觸景,結合自身漂泊經歷,寫下此作。
全詩以立春日迎春場景開篇,轉向大屯山雪景的奇偉描繪,再由山景引發凌空俯瞰的想象,最后落腳于自身漂泊與痛飲抒懷。情景交融,既展現自然之美,又暗含身世之嘆,語言豪放,意象宏闊,是一首融寫景、想象與抒情于一體的佳作。
花開不見人,拋卻閑歌舞。花落轉逢君,休把春情露。春情似綠波,花落如紅雨。可記去年正是逢君處。
沉沉棕殿內門西,曲宴名王舞馬低。桂蠹除煩來五嶺,冰蠶卻暑貢三齊。金罌醅重凝花露,翠釜膏浮透杏泥。最愛禁城千樹柳,歸鴉揀盡不曾棲。
一枝玉質襯紅妝,月里妖嬈雪里香。莫向天臺山下種,恐將春色誤劉郎。
剎那思慮不及處,智入三世無去來。水母有蝦方見色,芭蕉無耳亦聞雷。閑中情垢消磨盡,笑里心花造次開。今日全身毛孔笑,老師帶伴與春回。
東方未明星粲粲,霜華蔽野銀色爛。篙工敲火起行舟,驚雁相呼入云漢。岸回水碧知去程,荒郊似有晨雞鳴。曈曈旭日應可睹,寒威不用來相仍。
少陵昔避亂,買屋西枝村。卜鄰得贊公,聊可與晤言。四郊斗豺虎,煙塵塞乾坤。中宵望北辰,慘戚衰老魂。我今亦漂泊,不得歸本根。感此一太息,欲語聲復吞。
吳中山水多,戢戢至莫數。靈巖號神秀,踞地若蒼虎。呀然啟坳洼,迫窄剜洞戶。上騰空濛氣,日夜為霧雨。流傳館娃宮,泯沒在何所。琴臺耀殘照,香徑存荒莽。當時競繁華,至此益凄楚。子胥名世士,樹立智且武。殺身暴其君,于國竟何補。哀哉實忠憤,金石為消沮。丈夫各有志,豈意濟艱阻。夔契亦斯人,榮耀映終古。
武陽昔有埋輪使,慷慨風聲今未休。此老典刑馀故國,鄉來儀槩動殊州。曾無遺憾登三壽,忽循優閑臥一丘。招以哀詩追楚些,未忘吾里尚魂游。
堅甫神太清,不謂久流落。別來二十載,論議轉深博。其中富所有,種道以文穫。鋪張講治亂,破若勁弩彍。眾人誚青衫,可笑俗眼薄。蘭筋隱瘦骨,垂耳受羈絡。拳攣喙拄地,過者無伯樂。去蜀持底歸,雄藁滿壞橐。朝辭玉壘關,暮上石匱閣。知子者云誰,獨我懷抱惡。
霜雪倚巖樹,霧云秋水槎。且須高著眼,上有曇缽花。
月出春江照芳芷,思君夢度瀟江水。花里朱扉向曉開,雙雙蛺蝶正飛來。
空山積雪深一尺,車馬何來野老疑。溪上捕魚歸換酒,更無人識呂徽之。
銀蟾吸清露,白兔搗玄霜。青天萬古明月,中有物蒼蒼。想是臨風丹桂,費盡斫云玉斧,秋蕊自芬芳。印透一輪影,吹下九天香。怪霜娥,才二八,減容光。蛾眉幾畫新樣,晚鏡為誰妝。見說開元天子,曾到清虛仙府,一曲聽霓裳。何事便歸去,空斷舞鸞腸。
雪壓虬枝特地寒。只宜郊島聳吟肩。如何著個面團團。徘語聊堪供一笑,肉山松韻兩無嫌。吾聞黃九有前言。
昨日云門曲調分,今朝法眼已生孫。渠將大地藏針孔,汝等諸人甚處蹲。塊石浮空將壓汝,一毛在火不曾焚。孤猿叫月千巖曉,知道當時以眼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