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兵起有懷貞壯湖上
離亂真成一日俱,
念君吾未計須臾。
奈何去國留吳下,
又值流亡起具區。
負盡花時春過社,
憶曾題句水沉湖。
投書舊里應難至,
便語平安豈不迂。
離亂真成一日俱,
念君吾未計須臾。
奈何去國留吳下,
又值流亡起具區。
負盡花時春過社,
憶曾題句水沉湖。
投書舊里應難至,
便語平安豈不迂。
離亂之事真的在一日間同時發生,思念你我片刻也未曾停止。無奈離開故國家園滯留吳地,又遇上在具區(太湖)一帶爆發流亡之亂。辜負了花開的時節,春天已過春社;回憶起曾經題詩湖畔,詩句隨水沉入湖中。寄信回故鄉舊居應是難以送達,即便想報聲平安難道不顯得迂腐?
離亂:戰亂離散之事。
須臾:片刻,極短的時間。
去國:離開故國家園。吳下:指吳地(今江蘇南部一帶)。
具區:太湖的古稱,《爾雅·釋地》載“吳越之間有具區”。
春過社:春社日已過,春社是古代祭祀土神的節日,一般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
題句水沉湖:指昔日與友人在湖邊題詩,詩句似隨流水沉入湖中,暗喻往事難尋。
舊里:故鄉舊居。
迂:迂腐,不合時宜。
此詩創作于“武林兵起”(杭州一帶戰亂爆發)之際。詩人因戰亂滯留吳下(今蘇州一帶),思念友人貞壯(疑指清末詩人鄭孝胥,號貞壯),回憶昔日與友人的交游,又因戰亂阻隔無法傳遞消息,故寫下此詩傾訴離亂之苦與思念之情。
全詩緊扣“離亂”與“懷人”主題,通過對戰亂場景的描述和往事的追憶,展現了亂世中文人的漂泊之痛與對友人的深切牽掛,語言質樸而情感深沉,是反映清末民初戰亂時期士人心態的典型之作。
買得巴陵金鯽魚,又逢公子奮長須。夜來江山秋風起,報道吳兒已鲙鱸。
珊瑚掛鏡畫雙眉,羅綺嬌春不自持。欲把花枝比顏色,海棠含露半開時。
少陵鸕鶿喚不來,汪家鷗鳥了無猜。非關野老能爭席,自是菩提無鏡臺。范式雞償明歲約,羊曇淚是幾年哀。會須一哭胡司馬,共踏黃山頂上苔。
道重東南正此時,昌黎千古有遐思。地經往哲曾留澤,文待斯人更起衰。白社只今無客至,青云何處與僧期。西巖本是吾家物,乘興能來未可知。
玉貌凄涼鎖翠眉,強移羅襪出深帷。莫嫌衰謝同秋草,記得春風第一枝。
萬里趨朝者,孤城保障哉。一琴單父后,雙舄尚方來。雨露窮檐普,風云傍闕回。瞻天浮瑞色,郎宿近中臺。
綠護長柯日月深,小亭春晚得幽林。花邊莫去蕭蕭艾,菊外姑留滴滴金。老瓦盆中清白酒,羲皇世上有無心。東風且置南窗枕,客主談論盡古今。
鼓刀擊筑更誰堪,敢向清時說盍簪。頻歲避人如旅雁,終年糊口似春蠶。挾龜問卜疑傖叟,遠磬焚香辨野庵。七寶十車渾是夢,莫誇鄰女早提籃。
東風吹綻牡丹芽,漠漠輕陰護碧紗。向曉內園春色重,滿欄清露濕桃花。
蝶粉輕沾一蕊香,舞衣飛過小籬墻。玫瑰羞見拈花客,叢棘深深幾瓣藏。
月落秋山萬象清,濕螢微近露枝明。夢魂黯淡家千里,鼓角凄涼夜幾更。弟子亡來鄉校冷,舍人別后子虛成。銀河漸轉梧桐黑,何處江湖望客星。
與雁辭炎海,翩翩奈爾何。鷓鴣留客甚,楊柳系人多。異日梁溪曲,同誰漁父歌。錫山泉最好,春釀寄巖阿。
戒酒如障川,豈不立可止。但恐矯杜心,變在太過里。無量垂明文,萬古師孔子。不可善學可,聞詩為公喜。維時月在寅,歲事從茲起。誰云小大殊,謹始同一理。我方醉公醇,乃辱謂知己。來者公得之,往者吾過矣。在德不在酒,公量日無涘。荅公述周書,尚克羞饋祀。
漲水經春處處通,悠悠雙槳夕陽中。誰教醉眼添詩思,不是松江萬頃紅。順水知人欲到家,扁舟拂地過天涯。寄聲幕下紅蓮客,穩放銀河八月槎。當年玉帳撫轅門,鼙鼓聲中十萬軍。妙略未應隨手盡,諸郎才氣各凌云。
寒閨晝密羅幌垂,婉容麗色心相知。雙去雙還誓不移,長袖拂面為君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