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五更魂夢隔年情,云霧綃衣織漸成。
離恨未消榆莢老,佳期元在鵲橋橫。
河邊有信鸞先度,海底無緣日緩行。
賴是人間盡新巧,不勞分送下云城。
五更魂夢隔年情,云霧綃衣織漸成。
離恨未消榆莢老,佳期元在鵲橋橫。
河邊有信鸞先度,海底無緣日緩行。
賴是人間盡新巧,不勞分送下云城。
五更時分,魂夢中仍縈繞著隔年的情思,織女在云霧中織就的綃衣漸漸完成。離別的愁恨尚未消散,榆莢已老,而佳期原本就在鵲橋橫架之時。銀河邊有信約,鸞鳥先飛過;海底無緣分,太陽緩緩而行。幸得人間盡是新奇巧妙,不用勞煩織女分送云城的巧藝。
五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指凌晨三至五點。
綃衣:用生絲織成的輕軟衣物,此處指織女所織的仙衣。
榆莢:榆樹的果實,春季生長,此處借指時間流逝。
元:通“原”,原本、本來。
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象征祥瑞。
賴是:幸虧、幸好。
新巧:指七夕“乞巧”習俗中女子展示的精巧技藝。
此詩為晚唐詩人李商隱所作。七夕是傳統節日,多寫相思與團聚。李商隱一生歷經仕途坎坷、夫妻分離(其妻王氏早逝),詩中“隔年情”“離恨”或暗含對妻子的思念;“人間新巧”則反映晚唐民間七夕乞巧的習俗,全詩借神話抒懷,融入個人情感與時代生活。
詩以七夕牛郎織女故事為引,既寫天上相會的期盼與離別的悵惘,又觀照人間乞巧的熱鬧,將神話與現實結合,含蓄表達了對團聚的渴望與對生活的溫情。語言凝練,意象豐富,體現李商隱“深情綿邈”的詩風。
巍巍秋梁子,靈氣在人間。混世安金鼎,和光駐玉顏。鳳驂誰與并,龍駕詎能攀。擬落周唐際,真能煉九還。
草閣吟秋倚晚晴,云山滿目夕陽明。詩成喜有相過客,識取漁梁柱杖聲。
翠華北狩正侵彊,未報歸期重感傷。百辟有誰能扈蹕,一身無計可勤王。龍沙磧里秋容慘,羌笛聲中夜漏長。悵望何時遂迎復,西風吹淚灑蒼蒼。
收跡垂五年,東湖曾未窺。湖光記寤寐,念君亦如斯。得意有此會,空山跫履綦。待雨洗秋暑,君來雨即隨。喜雨固我癖,喜君忘輖饑。齏鹽疏我鬢,江海長君髭。寒暄未什一,說詩先解頤。脫口半新舊,一一供敲推。湖蓮久未餐,餐之以君詩。湖柳不可寫,寫之以君眉。愿君湔湖淥,更湔我肝脾。愿君鑒湖月,兼鑒我妍媸。君來固應喜,喜極翻見疑。君去亦莫悲,緘句頻商之。詩成裁兩筒,阿弟同分持。
春風逐逐報芹芽,舊地重游七載賒。千萬里來唯一顧,故人執手遂回車。
明明我圣祖,承天馭華夷。赫怒定海宇,憂勤固皇基。典則遺子孫,萬世如一時。恭惟衣冠藏,郁郁鎮地維。云車與風馬,日夕恒來思。神靈居帝傍,監觀靡有遺。日聞寢園中,風雨嘗紛披。松柏帝所念,行列恐有欹。玉帛命專使,潔齋代親祠。周侯戚畹英,寅清帝心知。況此共欣戚,寧為跋涉辭。都亭三月初,春光照軒帷。祖席列群彥,載詠皇華詩。峨峨紫金山,宮闕何崔嵬。侍衛固有職,汎掃宜如儀。圣情切注想,歸矣無需遲。
鴛鴦湖邊花滿蹊,鴛鴦湖外草萋萋。春風醉人驕馬嘶,玉花連錢錦障泥。繡羅為襦金絡緹,鮮卑小帶鏤文犀。哀哉王孫歸路迷,紅娃翠壓愁空閨。昔時歌鶯今不啼,楊花墮淚章臺西。
清川繞縣衙,小立共汀沙。暝色催歸鳥,春愁對落花。江湖頻戀闕,風雨更思家。出處成何事,唯添兩鬢華。
正自無聊賴,西風更敗荷。秋容森列嶂,曙色耿殘河。吾道青燈冷,衰年白發多。曲生交久絕,借汝挽春和。故國無書問,他鄉有弟兄。霜風欺老病,江海寄馀生。黃葉天涯路,清風雨外城。東鄰似相惱,深夜搗衣聲。成毀乾坤老,炎涼歲月忙。冥鴻既寥廓,煙鷺亦滄浪。江寺秋云白,宮墻夕照黃。倚闌無限意,一笑越山滄。
太守中都愛育才,南風五馬散荒埃。香分魚藻賓筵秩,詩奏菁莪教席開。杜子敢辭安石聘,趙生端為退之來。清秋有約弦歌暇,杖履同登惠子臺。
晝渡黃河水,將軍險用師。雪光偏著甲,風力不禁旗。陣變龍蛇活,軍雄鼓角知。今朝重起舞,記得戰酣時。
玉版豐標清更臞,紫姑道味頗甘腴。遣渠問訊紫薇老,后省廚供有此無。狂吟不覺兔毫枯,偶探囊中笑子虛。欲覓管城何處是,中書君自有中書。
百萬旌旗蔽野陰,聯翩戈甲耀南金。一朝白草無秋牧,千里黑松空舊林。追敵不知飛騎遠,下營俄見涌泉深。將軍功業過前代,刻石天山第幾岑。
蕉色滴馀初俊,荷香晞后最清。只管輕衫小帽,愛他時雨時晴。
排日上牙牌,記花先后開。看花不子細,過了卻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