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冬至南郊禮成慶成宴樂章四十九首 其三十一 醉太平
醉樂萬年規。
謳歌四海熙。
衣冠蹈舞九龍墀。
麗正仰南離。
紫云高捧唐虞帝。
垂衣天下文明治。
鎬烏岐鳳呈嘉瑞。
真個是,人在成周世。
醉樂萬年規。
謳歌四海熙。
衣冠蹈舞九龍墀。
麗正仰南離。
紫云高捧唐虞帝。
垂衣天下文明治。
鎬烏岐鳳呈嘉瑞。
真個是,人在成周世。
沉醉于萬年不變的禮樂規制,四方百姓謳歌天下和樂興盛。官員們在九龍階前載歌載舞,仰望南方的光明圣明。紫云環繞簇擁著如堯舜般的圣君,帝王垂拱而治,天下文明昌明。鎬京神烏、岐山鳳凰呈現祥瑞,真可謂身處如西周成康之治的盛世。
萬年規:萬年不變的典章制度。
四海熙:天下和樂興盛。熙,和樂。
九龍墀(chí):帝王殿前刻有九龍的臺階。墀,宮殿前的臺階。
麗正:光明正大。麗,附著,此處指光明。
南離:八卦中離卦位于南方,象征光明,代指帝王圣明。
唐虞帝:借指唐堯、虞舜般賢明的當朝皇帝。
垂衣:垂衣而治,形容帝王無為而天下大治。
鎬烏:傳說周興起時赤烏集于鎬京,為祥瑞之兆。
岐鳳:傳說周文王時鳳凰鳴于岐山,象征祥瑞。
成周世:代指西周成康之治的太平盛世。
此詩為戊戌年冬至南郊祭天禮成后慶成宴的樂章之一。南郊祭天是古代帝王重要祭祀活動,禮成設宴慶祝,詩中通過頌圣詠瑞,烘托盛世氛圍,反映宮廷禮儀與歌功傳統。
詩為宮廷應制樂章,以禮樂、朝賀、祥瑞等場景,歌頌帝王賢明與天下大治,語言雍容典雅,是典型的頌圣之作,體現對太平盛世的頌揚。
三伏厭厭病欲萎,可能秋后尚無詩。
連宵急雨涼如洗,貪寐衰翁醉不知。
藥餌誰精寸關尺,文章空說斗牛箕。
西齋池上堪逃暑,木落吾將信所之。
縱不燒丹汞,村人總是仙。
今朝才酒債,明日有柴錢。
指草能醫病,爭棋每讓先。
活龍肯相贈,竹杖掘深鞭。
雖微風物似揚州,繭栗初紅已遽休。
插戴端宜誰粉面,奪攘無奈眾蒼頭。
未知相謔真何謂,不許當階略少留。
玉爵彩云諳往事,可因尤物作閑愁。
高臺何巍巍,遠眄千里道。
長夏絕游朋,荒徑豐茂草。
菑翳一以剪,秋意豁幽抱。
能賦昔為誰,今死骨已槁。
魂兮果何之,言語空媚好。
我欲有所酌,適值樽中燥。
焉得瓢天漿,伊人共傾倒。
憶我幼時事,南歸自番禺。三邊已澒洞,內郡猶無虞。
故居山城間,四面阛阓區。東西萬貨集,朝暮百賈趨。
諸父領賓客,衣冠一何都。觴豆日談笑,往往皆文儒。
比屋有高樓,其上娉婷姝。俠少喜酒賤,歌呼間笙竽。
無何鬰攸作,一夕化為墟。朝廷易楮幣,百姓駢嘆吁。
物價漸踴貴,饑剽多流俘。我家眾長上,生近干淳初。
曰此風俗降,歲歲有不如。老者遷化去,少者分馳驅。
生理益艱窘,口腹各自圖。書囊裹筆硯,扁舟落江湖。
茍且祿仕齒,荏苒歲月徂。乍得返鄉里,驚怛心若刳。
前輩盡黃壤,小兒皆白須。屢火不一火,坊巷非舊閭。
上冢享亭仆,訪寺詩壁污。向之紅粉面,蟻穴髑髏枯。
乃知宇宙內,萬有皆空虛。我生逼六十,偶幸全頭顱。
身閱大兵革,一思一欷歔。懷舊夢恍惚,吊往腸鬰紆。
六十年間事,歷歷尚可模。我所見之人,百萬泉下俱。
神仙謂不死,終久歸于無。寄語肉食子,無以智誚愚。
桐廬楊明府,高誼有緩急。凌江每見訪,爛醉必旬日。
知我欲東游,相拉過其宅。城南登小舟,僅闊六七尺。
岸人觀不退,莫知孰主客。西風篙工喜,布被當帆席。
青蔬煮豆乳,灘轉灶釜仄。更覺氣象古,酌酒甆盞碧。
千山霜葉紅,綿綺天組織。郊坰有此奇,阛阓苦未識。
明府眼力高,心賞寄絕壁。指似掛篰巖,茅屋擬便葺。
老夫今十年,往來釣臺側。汗顏不敢登,人品霄壤隔。
夜宿鸕鶿源,犖確陟危石。吾家三拜公,晚唐老詩伯。
衣冠世不墜,奕葉紹桂籍。避地館者誰,一僧年八十。
嗚呼窮谷中,亦復有馬跡。紀事聊此吟,續燭借紙筆。
遇節何其窘,治家乃爾難。
谷生舂苦碎,薪貴灶嫌寬。
病體危狼狽,時情畏觸蠻。
擁衾聞客至,強整舊衣冠。
年將盈六袠,禮尚記三加。
北闕昔分竹,東陵今種瓜。
閑吟聊復爾,爛醉豈知他。
海內能詩者,時來問我家。
峨峨臨峭壁,渺渺指寒洲。
船壓萬鈞重,帆開一葉浮。
云沙連幾郡,雪浪舞中流。
目快心還恐,吾行曷少休。
涉世癡何甚,休官老自應。
閑蹤今野鶴,榮念已春冰。
頻報宣麻相,新交辟谷僧。
微吟時得句,此外別無能。
雨與花無怨,何其氣候乖。
寒于春不便,晴以晚為佳。
帆落北風舫,窗明西日齋。
意行適鄰圃,可免污吾鞋。
日困公家酒,身浮似片云。
扶歸忘路遠,鼾臥過宵分。
真是杯中圣,殊非鬲上醺。
老饕何可數,合作送窮文。
六橋花絮驟嘶驄,豈料如今兩鬢翁。
痛飲竹林真得計,望塵金谷總成空。
吾廬寂靜專云岫,公屋寬涼傲暑風。
東下西還俱未定,不妨時許笑言同。
老懷幸無事,何用知秋風。
團團烏桕樹,一葉垂殷紅。
為此有所感,長吟敲虛空。
城市了在目,心隔云萬重。
燕席鼓吹急,游騎呵殿雄。
亦各適爾適,擾擾塵堁中。
焉知天地外,有此頹然翁。
風追電逐角材賢,我獨從公息擔肩。
野曠杖藜臨絕景,山寒采梠度層巔。
淡湯煮飯身無病,小秤收租歲有年。
臭橐腐倉死兵火,何如清節保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