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堂索字書贈
蓑墻葺屋小于巢,
胡地平居漸二毛。
松柏豈容生部婁,
年年重九不登高。
蓑墻葺屋小于巢,
胡地平居漸二毛。
松柏豈容生部婁,
年年重九不登高。
用草覆蓋墻壁修繕的房屋比鳥窩還小,在胡地日常居住,頭發漸漸斑白。松柏之下豈能容得小土丘生長,年年重陽節都不去登高。
蓑墻:用草或蓑衣覆蓋的墻壁。
葺屋:修繕房屋。
胡地:指北方邊遠地區。
二毛:頭發斑白,指人逐漸衰老。
部婁(lóu):同“培塿”,小土丘。
重九:即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傳統有登高習俗。
推測此詩為詩人于北方邊遠之地居住時,應雅堂所求而作。彼時詩人生活清苦(“小于巢”“漸二毛”),但堅守高潔品格(“松柏拒部婁”),故借題字之機以詩明志。
全詩通過描寫清苦的居住環境與“不登高”的反常行為,以小見大,突出詩人堅守高潔、不隨俗流的品格,語言質樸而意蘊深刻,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贈別之作。
秋江渺渺秋風急,蘆花不飛露猶濕。江頭倚杖不逢人,鷺鶿飛上漁舟立。
常思將道者,高論地爐傍。迂談無世味,夜深山木僵。下山遭離亂,多病惟深藏。一別三十年,煙水空茫茫。
山無情。水無情。楊柳飛花春雨晴。征衫長短亭。擬行行。重行行。吟到江南第幾程。江南山漸青。
白云深處白崖山,松下巖邊自往還。折得一枝巖上草,贈渠分衛到人間。
瑤窗鳳掩,楚佩龍銜,結解汗香乍襲。柴窯雨過,繡嶺湯分,皎映素肌微濕。似華清、初洗凝脂,嬌扶真妃未出。牖罅誰窺暗遣,親聞蘭澤。欲問連生豆蔻,自別蠻江,幾曾輕摘。雌雄瀑暖,姊妹瀧溫,綺障璅塵同滌。奈神山、遠水層波,難浣鮫宮恨碧。剩淚寄、隔海遙緘,衫襦紅藉。
石霜既順世,吾師亦不住。杉桂有猩猩,糠秕無句句。土肥多孟蕨,道老如嬰孺。莫比優曇花,斯人更難遇。
杯行將半,月來猶未,瀟灑水亭無暑。清宵數客一闌秋,對冰雪、荷花似語。雄邊臺上,文游臺上,咫尺紅云容與。天風吹送廣寒秋,正畫舸、湖光佳處。
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已向塵籠透此身,來尋擊竹悟心人。眠云未暖出山去,溪月松風可負君。
金石山淵,印鈮匋封恣漁獵。袌堯年古雪,青門市隱,身藏人海,名著京邑。舂羽稽遙牒,斯冰汗、帝倉夜泣。周秦遠,蟲蚑夔回,鏡影銅華半規入。淚灑金仙,貞元朝士,新詩嘆塵篋。向砑箋鈐尾,鸞渟鳳峙,管城湯沐,龍賓鵝帖。重廣安吳楫,西清鑒、篆人事業。誰知我、壯悔雕蟲,寄情鐫楮葉。
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陰山驕子汗血馬,長驅東胡胡走藏。鄴城反覆不足怪,關中小兒壞紀綱,張后不樂上為忙。至今今上猶撥亂,勞身焦思補四方。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肅不可當。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來坐御床,百官跣足隨天王。愿見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書郎。
春寂寂。畫闌背倚春風立。春風立。楚山無數,暮天云碧。琴心寫遍愁何極。斷腸誰與傳消息。傳消息。當年情墨,淚痕猶濕。
百千萬億偈,共他勿交涉。所以那老人,密傳與迦葉。吾師得此法,不論劫不劫。去矣不可留,無蹤若為躡。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贈子倚松真襪樣,不須裁減不須增。青山自有白云襯,莫向紅塵取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