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孫侔雁蕩山二首 其二
天臺賦后世多賢,復在君家雁蕩篇。
氣逸還令人聳動,境幽初許俗流傳。
萬峰林立浮云外,一徑梯橫絕海邊。
聞道歸艎從此逝,秋風招隱特依然。
天臺賦后世多賢,復在君家雁蕩篇。
氣逸還令人聳動,境幽初許俗流傳。
萬峰林立浮云外,一徑梯橫絕海邊。
聞道歸艎從此逝,秋風招隱特依然。
《天臺賦》問世后后世出了很多賢才,如今又有你家關于雁蕩山的詩篇。詩中氣韻超逸讓人內心震動,詩中描繪的清幽之境開始在世間流傳。萬座山峰像樹林般矗立在浮云之外,一條小徑如梯子橫在絕海之邊。聽說你乘船從此處離去,秋風中那招隱之意依舊未改。
《天臺賦》:東晉孫綽所作賦,此處借指與山水相關的優秀詩文。
聳動:震動,使內心受到觸動。
歸艎:指返回的船。艎,大船。
招隱:招隱詩或招隱之意,古人有招隱詩,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孫侔寫了關于雁蕩山的詩篇,作者與之有一定交往,看到其詩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當時友人即將乘船離去。
這首詩主旨是贊賞孫侔的雁蕩山詩,突出其詩的氣韻和意境。特點在于將對詩的評價與雁蕩山的景色描寫相結合,富有感染力。在文學交流方面,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以詩唱和、相互欣賞的風氣。
愛彼江上山,息此塵中鞅。故人今何許,令我發遐想。云胡焦居士,亦復舍山往。鳥雀漸以驕,菉葹漸以長。人生貴適我,所向何必廣。慨焉發長謠,茲意存草莽。
游子倦飄蓬,瞻途杳未窮。晨征凌迸水,暮宿犯頹風。出洲分去燕,向浦逐歸鴻。蘭芽隱陳葉,荻苗抽故叢。忽億園間柳,猶傷江際楓。吾生棄武騎,高視獨辭雄。既殫孝王產,兼傾卓氏僮。罷籍睢陽囿,陪謁建章宮。紛余似鑿枘,方圓殊未工。黑貂久自弊,黃金屢已空。去辭追楚穆,還耕偶漢馮。巧拙良為異,出處嗟莫同。若厭蘭臺右,見訪灞陵東。
芳菲才半吐,一夜覆皚皚。崔護驚新貌,林逋誤早梅。嘗聞天象異,為兆世情來。兇吉何關我,披圖但佐杯。
未開香已出,靜者以心聞。日夕幽窗里,忘情賴有君。
四月旌旗出白狼,千山晴雪照油幢。預知水草軍無乏,試辨風云虜欲降。
征車前日發雕窩,無數青山眼底過。此際又從沙磧去,一鞭細雨度灤河。
魏國層臺插絳霄,西園飛蓋引和飆。披崖競綴黃金粟,傍水爭抽白玉條。春至管弦先鳥咔,秋歸紅粉后花凋。唯余一掬羊曇淚,并入風光賦大招。
土膏一動即分秧,鶻鵴催人忙又忙。忙了閒來亭下睡,太平風景見羲皇。
一入招提境,渾忘塵世蹤。曇花飛撲馬,法雨灑降龍。臺殿丹青古,林巒紫翠重。香朝常供佛,齊午不鳴鐘。梅蕊晴薰雪,葭灰暖逼冬。追陪人雜遝,語笑氣從容。鹿女銜花獻,山僧煮茗供。靜中聞一鳥,幽處見雙松。覽勝貪如畫,談玄悟彼宗。題詩紀良會,紅日轉西峰。
簾櫳日午風初定,篆裊爐煙靜。畫眉窗下教歌成,笑破櫻桃一寸粉痕深。惜花生怕東風醉,不管人憔悴。階前紅煞牡丹茶,不道春歸猶有未開花。
四十垂垂老,文章豈更新。鼻端如可斲,猶擬為揮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已拼薄命付危疆,生死關頭豈待商。二祖江山人盡擲,四年精血我偏傷。羞將顏面尋吾主,剩取忠魂落異鄉。不有江陵真鐵漢,腐儒誰為剖心腸。
梁公松柏質,黎子璠玙姿。對酒惜長別,臨風揚妙詞。蘭香發深谷,鶯囀上高枝。明旦懷親友,山川遙夢思。
風漣亂翠,酒霏飄汗洗新妝。幽情暗寄蓮房。弄雪調冰重會,臨水暮追涼。正碧云不破,素月微行。雙成夜笙,斷舊曲、解明珰。別有紅嬌粉潤,初試霓裳。分蓮調郎。又拈惹、花茸碧唾香。波暈切、一盼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