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諸生授康節詩道傍石
好詩歌罷樂忘憂,
不管浮生歲月遒。
忽意莫春曾此坐,
獨吟時喜鳥相求。
好詩歌罷樂忘憂,
不管浮生歲月遒。
忽意莫春曾此坐,
獨吟時喜鳥相求。
吟誦完美好的詩歌,快樂得忘記了憂愁,也不去管這短暫人生的歲月匆匆流逝。忽然想起暮春時節曾在此處坐過,獨自吟詩時欣喜鳥兒前來相伴。
康節:指邵雍,謚號康節,北宋著名理學家、詩人。
浮生:指短暫虛幻的人生。
遒:迫近,這里指歲月流逝。
莫春:即暮春,晚春。
相求:相互應和、相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與學生們講授康節詩時,在道旁石頭處有感而發。當時可能處于相對閑適的生活狀態,在與學生交流詩歌過程中,心境平和,由此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超脫世俗、享受詩歌樂趣的生活態度。其特點是語言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詩歌的喜愛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行盡孤山碧四圍,
春光和暖恰相宜。
微風披拂香來去,
正是群芳爛熳時。
唐宋人驚瘴癘天,天荒破又幾多年。嶺南總是同文地,海外兼通載寶船。獵盡鴆媒消毒種,潮逢龍媾采香涎。韓蘇遺跡應還在,摹向端溪硯上鐫。
地接扶桑日早烘,采珠人勝掘雷公。洋行領袖閩商占,苗洞山川象郡通。孔雀尾開金扇綠,巨蝦殼制寶鐙紅。海航往往風旋去,吹墜山頭一葉同。
結繩嗟已遠,書尺濟斯民。
汗竹功猶淺,香皮世益珍。
廉方能潔己,舒卷解隨人。
一自逢毛穎,交情日日親。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吳江煙月章江樹。幾片蒲帆同汝。
湘艇無端分處。分也無非楚。
云山北繞星沙路。知被情絲黏住。
拋卻一船風雨。盡我消磨去。
家業貧原憲,年齡老伏生。
但悲鸞獨舞,那羨雁能鳴。
釀酒秋常醉,驅牛夜亦耕。
此身當自貴,勿用作投瓊。
天高聽雖下,肅穆無所宣。
風雷昔垂誡,乃以彰圣賢。
后世重推測,數在固當然。
昭昭且不鑒,愚悃況戔戔。
古狂戇以直,勁矢脫剛弦。
進則蹈諸刃,退亦沈于淵。
知幾神可貴,徘徊瞻八埏。
清早披衣起,春深好事家。
非干眠警枕,自是惜名花。
培溉疏泉脈,攀翻帶露葩。
看常先曉蝶,來未散晨鴉。
風惡為臺避,晴烘著幕遮。
古人云晝短,莫待夕陽斜。
御柳宮鶯媚遠天,金簫玉管醉離筵。
青春佐郡名方起,彩筆題詩句可傳。
兩岸野花弦子國,五更新月楚人船。
黃州爾去應懷古,鐵戟消沈又幾年。
若論君顏色,瓊瑤未足珍。花中誰作偶,物外獨先春。
有艷皆歸樸,無妖可媚人。江南看已厭,洛浦種還新。
日晚巫山雨,墻低宋玉鄰。施朱其已偽,傅粉亦非真。
堪把歌詩贈,何辭唱和頻。君篇為第一,便可獻楓宸。
寒梅雖淡薄,乃是物之珍。天與離群性,花前獨步春。
江皋多冒雪,山路不逢人。根本蟠雖久,花趺長自新。
妖姿雖共處,正色愿相鄰。縱使紅為飾,何如素是真。
北人殊未識,南國見何頻。須假東風力,春香到紫宸。
今人笑古古笑今,笑將在口或在心。
攜杖穿云云不惹,褰衣涉水水何深。
他人有夢難代說,夜半索枕自幽尋。
莫擬船山如布谷,斜陽高樹認歸禽。
城南有高亭,亭與城相向。城雉銜西山,走青嶂。殘云時一白,破碎失山狀。
對山開長筵,興酣酒力王。中有清氣通,逌然發高唱。入座皆俊物,能容我跌宕。
轉嫌眼界窄,三面礙屏障。欲撤不可得,悄焉思遠飏。疾覓快馬騎,徑去不復讓。
豈困困酒逸,略似放翁放。一里得高臺,于此足遼曠。野風四面合,始覺所居亢。
尺五韋杜天,幕我作行帳。城遠隨野闊,一線空煙漾。入云翻凍旗,暮角隱悲壯。
北眺瓦一垤,萬戶走鱗浪。倏被暝色催,幾處遠鐙亮。九門將傳鑰,三殿久散仗。
而我此徘徊,清絕轉凄愴。回憶亭中人,不見此臺上。興至各有適,何必兩相望。
撫景傷我心,愿托陶家葬。去去應復來,行行重惆悵。
南方秋不悲,奈我居異鄉。
不見楓葉丹,但憐菊花黃。
掃跡燕如客,斜書雁成行。
夢中清愁闊,云此是瀟湘。
瀟湘連洞庭,何處是東陽。
東風稍殺北風勁,庶幾可以借帆力。況有山神預告期,未敢遲延誤晷刻。
縱然掀簸我不妨,自矢平生志無惑。澎湖奈較臺陽高,往來尚須幾梭織。
直到料羅最上頭,南針方指巽方直。朝暾未起早開船,舵工轉舵日中昃。
猶恐太蚤不見山,駛回重把帆繚勒。此時舟行亦怖人,浪比山高穿崱屴。
一起上欲干云霄,一落不知千萬尺。天光黝黯水光黫,天水膠粘合成色。
須臾月出冷無光,蕩搖那辨輪盈蝕。堆成萬片碧玻璃,滉漾轉使中心惻。
一舟難擬太倉稊,孑然中處我其一。人生紛攘亦何為,何啻螻蟻分疆域。
方興浩嘆忘顛危,出海請我艙中息。神奇怪異百不聞,襆被蒙頭守緘默。
天明試問澎湖山,但見毫芒一痕墨。心疲力倦雙睫交,夢魂已入南柯國。
惻惻重惻惻,當歌忽成默。
客車駕雙輪,欲挽不可得。
華燈粲宵焰,殷勤照行色。
月轉庭榭光,風起檐樹黑。
誰能理朱絲,為鼓長相憶。
悠悠清川波,矯矯風林翼。
翼飛邈難止,波去何時息。
憐君萬里行,莽莽天南北。
罹紛有孤操,涉遠無近力。
不見寒松枝,歲晚青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