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世京師謠
十丈瓦屋八九間。
蘆作柱。
薤作欄。
十丈瓦屋八九間。
蘆作柱。
薤作欄。
有一座十丈寬的大瓦屋,有八九間屋子。它卻用蘆葦做柱子,用薤草做欄桿。
十丈:形容房屋寬大。
瓦屋:用瓦覆蓋的房屋,一般為富貴人家所住。
蘆:蘆葦。
薤: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可食用。
此謠創作于晉代。晉代社會表面上有一定的繁榮,世家大族生活奢華,但實際上內部矛盾重重,政治腐敗,社會根基不穩。這首民謠反映了當時社會看似華麗,實則脆弱的現實。
這首民謠主旨是揭示晉代社會的腐朽與危機。其突出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來反映社會問題。在文學史上,它作為民謠,是研究晉代社會風貌和民眾心態的重要資料。
太守詩來老衲收,清風長滿聽松樓。為山坐雨誰三日,嗟我懷人又一秋。對酒且須諸客賦,省耕還及早春游。最憐多稼亭前月,夜夜光明照遠洲。
鬧處身宜及早抽,山林遲我掛冠游。不須花里尋腰帶,且向田間置幞頭。
曉色微茫絕壑暝。江煙如夢水風清。遙峰無復老猿鳴。一葉浮波如沙鳥,半殘秋月臥山亭。山泉響盡古今情。
泥滑滑,泥滑滑。前人摧辀,后人脂轄。問君胡為乎泥中,高材捷足欲追風。世間無術可縮地,安得無脛走千里。我今裹足不出門,門前莫問濕與乾。
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馀。于嗟乎,不承權輿。于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飽。于嗟乎,不承權輿。
黃河城上逍遙樓,何人能作逍遙游。斷霞落日今猶古,明月清風春復秋。千里兵塵常漠漠,五年心事漫悠悠。中條太華不忍見,云自高飛水自流。
閱空終慕卷,掩卷一沈吟。我有終身念,卷之無處尋。
城上高樓接大河,城南池沼繞朱荷。千年供奉飛杯地,一夜徐州上水歌。露冷秋蛾爭彩燭,川長風荻亂金波。客中行樂無過此,前夕中秋何處過。
京兆池亭萬樹芳,半臨秋水半含霜。風林暗折玲瓏玉,雪徑遙聞斷續香。萼綠解知神女色,額黃曾識漢宮妝。江南地隔瑤臺遠,欲寄璚枝思渺茫。
雙鷗如有約,同泛越江風。極浦回波勢,修林襲岸容。孤帆春雨外,短笛暮煙中。坐久渾無事,江頭數亂峰。
漭漭五湖口,荷花遠接天。巴陵通地道,林屋隱人煙。樓閣波濤里,帆檣空翠邊。名峰七十二,爭向鏡中妍。
馀芳卷地還春去,誰送洛花供眼青。沉香亭北真一夢,今見宗支亦典刑。鶴林閬苑兩蕭瑟,付與大千沙劫灰。尺五城南花濺淚,詩成看鏡覺摧頹。
天涯相慰各加餐,逆旅誰憐范叔寒。貧賤每知為客苦,姓名終覺避人難。鴻鳴中澤西風急,日墮危樓畫角殘。何處登臨望鄉國,牂牁東下水漫漫。
歸心如病葉,一片落江城。
楚客有佳味,山僧非酒人。醉嫌陶靖節,顰效屈靈均。無復鹽梅想,偏宜姜桂辛。東籬花滿眼,霖雨任經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