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憨山師菩提庵八詠 其二
一灣漾清淺,
千葉競紛敷。
試問寶池內,
花開得似無。
一灣漾清淺,
千葉競紛敷。
試問寶池內,
花開得似無。
一灣清澈的水淺淺地蕩漾著,千萬片花瓣競相綻放。試問那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池之中,花開得是否像這里一樣?
漾:水面微微動蕩。
清淺:清澈不深的水。
千葉:形容花瓣很多。
紛敷:花開繁茂的樣子。
寶池:佛教中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池。
憨山師即憨山德清,是明代高僧。此詩為作者和憨山師菩提庵八詠中的一首,創作時間應與憨山師相關詩作創作時間相近。當時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作者可能在菩提庵中,被庵中景色所觸動,結合佛教理念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表達對佛教極樂世界的向往。其特點是景中含情,以自然之景引發宗教思考。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展現了當時文人與佛教文化的交融。
趺坐伽陀石,清筠自古今。
虛中成凈業,勁節印禪心。
綠染菩提果,聲含檐卜林。
半規新月上,妙義正堪尋。
禁林自笑老無才,
覓得杭州刺史來。
飲散憑欄卻怊悵,
不堪憶著故園梅。
終日常辭客,經秋半在床。
愛窮留作伴,諳病與相忘。
灶婢工烹粥,園丁習寫方。
今朝有奇事,久雨得窗光。
一場瓜戰夜初停,幻出團團滿月形。
圣火養成千歲綠,仙丹煉就十分青。
擎來何減琉璃椀,望去偏疑翡翠屏。
不是金刀能割膜,癡皮那得化空靈。
論詩隘非隘,立身伉最強。
心筆晚相適,自近白與楊。
小兒勿輕疑,試覗囊中方。
無隱即三昧,發微攻膏肓。
熟觀歸自求,何體非同光。
世人好分別,文字推吾鄉。
焉知萬夫杰,八九皆彫亡。
平生學句法,淺短子貢墻。
泯泯閉門老,誰解裁予狂。
仙參差。佩參差。數罷鸞期又鳳期。彩云西北飛。
簫一枝。笛一枝。吹得春空月墮時。有中人未歸。
住西樓。話西樓。好夢如云不自由。喚人餳倦眸。
憶從頭。訴從頭。銀漢茫茫入夜流。人間無盡愁。
振羽曾參上國鴻,偶飛不到廣寒宮。詩書教子心尤切,孝友承家德自豐。一命未酬耽學志,半途何負攝生功。新阡郁郁今埋骨,想見哀吟萬國風。
姻好通來十八春,酒杯詩卷最相親。休心失約尋真侶,轉首誰知作古人。庵畔松篁長泣雨,室中書史暗凝塵。我嘗一訪經行處,白日蕭條倍愴神。
銀漢昨橫秋,不雨威余夏。槐花舉子忙,秋風各整駕。
我輩蕭散人,孛轆熱猶伯。南皮文酒會,逭暑若望赦。
盈斛釀葡萄,堆盤果薯蔗。籬落絡緯鳴,秋娘及時嫁。
簪裾并山玉,槃敦聯顏謝。主人好客殷,地偏游興藉。
圖畫壁縱橫,名手連城價。疏梧修竹間,怪石山可借。
水隔東西溪,居鄰南北舍。陳子篆隸古,筆不競婭姹。
君才更橫逸,明珠光照夜。胡不去省闈,宜乎老叟訝。
湖邊車馬日提壺,
有眼何曾識野蔬。
肯為饑羸忘肉味,
孰云醫國世間無。
詞客招攜謁上方,勝游寧覺滯他邦。
黿鼉傍岸窺禪語,云霧當空護法幢。
海上仙山無弱水,人間倒景有長江。
應知河朔非吾輩,良夜何勞引玉釭。
露光湛湛散晴溪,
一帶沙痕印馬蹄。
何處疏林鳥飛早,
遠煙殘月隔村西。
相國祠堂,看古樹、蒼崖千尺。聽斷澗、轆轤聲緊,闌干吹笛。士女嬉游燈火亂,君臣際會松杉直。任年年、急雨打荒碑,兒童識。
今古恨,興亡跡。白社飲,青門客。嘆三公舊事,吾徒蕭瑟。歌舞好隨時世改,溪山到處還堪憶。盡浮生、風月倒金樽,千人石。
迎風哢。隔簾長自鶯聲鬨。鶯聲鬨。起來無力,睡來無夢。
記得當年南浦送。雙斟鵲腦情千種。情千種。低眉款語,幾聲珍重。
岸草青青得自由,
等閑牽著便昂頭。
通身露地一般白,
莫是山前水牯牛。
春風拂衡茅,春云滿郊墅。柴門日反關,幽禽相對語。
美人天一方,蘭蕙誰同處。直北望蓨城,空庭久延佇。
枯槁沐恩波,漳河深幾許。何日短檠燈,永夜話心膂。
別君半載馀,兩地共明月。望眼逐歸云,柰此心矻矻。
羨君明秀姿,寒冰映瑤玥。羨君飄逸才,長空渺鵬鶻。
去歲憶茲辰,始見君節鉞。肆意談與笑,一朝幾搪突。
迢迢回首思,寸心欲成窟。問君知不知,君知焉可忽。
我罪丘山重,臥病漳河邊。君才冰玉清,公庭坐鳴弦。
感君纏綿意,贈我歸來篇。別后望云樹,野曠飛蒼煙。
春陽映高木,春花映晴川。思君不可見,對景空茫然。
魯藪有祥麟,岐山有鳴鳳。郊原頭角殊,云霄文彩羾。
嗟彼希世姿,天府遠莫貢。空詠卷阿篇,宜發宣尼慟。
此意當誰語,思君坐成夢。
古有陽亢宗,催科考下下。迢遙千載馀,誰是同心者。
村落肆追呼,庭堂事楚槚。窮途哀哭聲,肯念鰥與寡。
平生懸河辨,遇事噤如啞。塊然坐書堆,獨有淚盈把。
侃侃怡庵老,尚友考亭翁。雪霜凌氣節,星宿羅心胸。
嶺云識九德,海日明孤忠。高位摧晉如,宦業無全功。
歸來課孫子,托心付冥鴻。毀譽置不問,庭闈日融融。
沒去幾歲年,赫赫今宗工。貽孫有嘉謀,世業有良弓。
諸孫見循吏,想像憶高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