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二首 其二
天星歲歲在余皇,一去延津劍渺茫;
最誤文皮包甲冑,漫誇卉服奉冠裳!
望鄉臺上分羹冷,建業城邊遺鏃黃。
閩嶠祗今皆蔓草,不知三矢有誰囊!
天星歲歲在余皇,一去延津劍渺茫;
最誤文皮包甲冑,漫誇卉服奉冠裳!
望鄉臺上分羹冷,建業城邊遺鏃黃。
閩嶠祗今皆蔓草,不知三矢有誰囊!
天上星辰年年都照在戰船之上,可自寶劍一去延津就蹤跡渺茫。最錯誤的是用文人的軟弱來包裹著武備,還空自夸耀那些蠻夷能敬奉中原衣冠。在那望鄉臺上分食的羹湯已冷,建業城邊遺留的箭鏃都已泛黃。如今福建的山嶺盡是荒草,不知還有誰能像李克用那樣懷揣三矢以圖大業。
余皇:春秋時吳王的戰船名,這里泛指戰船。
延津劍:傳說晉代雷煥于豐城得雙劍,一與張華,一自佩。后張華死,劍失其所在。雷煥死后,其子持劍過延津,劍躍入水,化為二龍。這里比喻人才或力量的消逝。
文皮包甲冑:指用文人的柔弱氣質包裹著武備,有徒有其表之意。
卉服奉冠裳:卉服指用草編織的衣服,代指蠻夷。冠裳指中原的服飾禮儀,這里說蠻夷敬奉中原衣冠,有諷刺徒有形式之意。
望鄉臺:古地名,這里可能是泛指傷心之地。
建業:今江蘇南京。
閩嶠:福建的山嶺。
三矢:李克用臨終前,以三矢賜莊宗,囑其報仇。這里借指有志向、有抱負的行動。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但從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和意象推測,可能創作于國家動蕩、局勢衰敗時期。當時可能存在人才流失、武備松弛等問題,詩人目睹國家的困境,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當時社會的弊病,如武備軟弱、徒有形式等問題,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借古喻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特定時期文人對國家命運的思考。
車似雞棲舟似葉,百里何曾勞步屧。朝游樵風弄清泚,暮泊石帆登岌嶪。旅飯雖舂才脫粟,僧羹無菜寧用挾。歸來村落未上燈,除卻御風無此捷。會稽山下樵風溪,翠屏倒影青玻璃。尤奇峭壁立千仞,行子欲上無階梯。商山坐看紫芝老,武陵無奈桃花迷。人間得意妄自喜,一鬨憐汝真醯雞。禹祠巍巍閱千代,廣殿修廊半傾壞。屹然遺窆每摩挲,石長苔侵字猶在。去年已愧曳杖來,今者更用兒扶拜。聊持一酌薦丹衷,衰疾龍鐘神所貸。健席高檣梅市路,朱橋綠樹蘭亭步。兒時釣游略可記,不料耄年猶此處。漁歌相和葦間起,菱船遠入煙中去。世間萬事等浮云,耐久誰如兩芒屨。
燈影分紅,簾痕映翠,朝來獨倚雕闌。詩慵酒懶,誰與慰愁顏。晴色漸蘇梅柳,風和雪、忽又闌珊。春情遠,千回萬轉,才肯到人間。斑斑聽細雨,寒威未減,悶掩重關。嘆鬢絲如許,那禁摧殘。屈指踏青挑菜,西園路,盼斷雙彎。怕伊也,生生憔悴,依舊鎖眉山。
看花只為雨愁人,一片才飛減卻春。獨此得春無盡藏,每于愁外見精神。
孤舟一出廣陵津,十五年來未死身。我自有情如識面,青山寧憶舊游人。
海天秋老,夜凄清、坐對香溫金鴨。聽得寒蟬聲斷續,一似離歌相答。鴻雁初來,驊騮欲去,永夜燒紅蠟。不須別酒,有時亦呷一呷。丈夫南北東西,何天不可,鳴劍雄開匣。豈特東湖徐孺子,下得陳蕃之榻。黃葉聲乾,碧蓮香減,枕上涼蕭颯。出門一笑,四方風起云合。
詩美皇皇使者風,禮修戎館致雍容。去年佳節遼東會,此日新陽湖上逢。
涼風固不惡,涼雨誠可佳。庭空鳥雀至,籬破藤蔓斜。倦體得支吾,睡眼失昏花。門前客能來,我亦留茶瓜。
婕妤去辭寵,淹留終不見。寄情在玉階,托意惟團扇。春苔暗階除,秋草蕪高殿。黃昏履綦絕,愁來空雨面。
坦然古路勿迂疏,霽月涼風動十虛。毗目善財當日事,好如潘閬倒騎驢。
折取繁香無處寄。不分殘紅,卻被東皇誤。斷送流年知幾許。一天狼藉風和雨。金縷低迷濃作絮。擱了簾櫳,黦了春庭宇。春若有情應少住。重來門巷難如故。
日月天門迥,星辰海國遙。龍函隨敕命,使節下青霄。荒服周王域,南溟漢將標。壯游真萬里,無外見今朝。
相見年華卻共悲,少年曾見柳絲絲。浮生浮世有何事,花落花開能幾時。一任諫書云易過,獨留詩卷石難移。鬢毛焦盡青銅改,白口無情說與誰。九江江口釣魚灣,江上柴門盡掩關。闕下幾年休疏去,城中十日賣文還。天寒燕子巢深屋,春暖桃花開淺山。今日工詩陳給事,題詩應記七巖間。
萬樹柔桑萬樹梅,紛紛都屬濟時材。就中誰是調羹者,莫隱深山爛縵開。雞犬聲中笑語溫,寒香萬樹映柴門。此間合有林逋宅,行過溪橋第幾村。
百感中來不自由,鄉關迢遞古交州。十年客路驚華發,萬里風煙接素秋。三楚故人皆是夢,百壺芳醑豈消憂。塵纓未濯今如此,回首更慚江上鷗。
木葉巳下地,凄然秋意深。對君明月夜,瀉我素琴心。河渚迷歸棹,關山起暮砧。客愁淹不散,枉自宿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