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端明赴召
春殿曾收最上科,甘泉扈駕早鳴珂。金陵已奏三年課,玉燭宜調四氣和。
家傳圯上一編書,二紀論思只緒馀。此去籌帷方倚重,赤松那得便從渠。
歸粟招提刻翠珉,羯胡稽首嘆名臣。今聞整轡登廊廟,應有先聲詟四鄰。
管籥分來二十年,何人從此得朝天。介圭入覲由公始,莫把題名取次鐫。
曾以詩書化蜀人,更恢文教大江垠。諸生亦有如何武,爭詠三章轉上聞。
心正能教筆不攲,古來書法獨公知。顏筋柳骨留蕭寺,總是甘棠去后思。
尺一催歸侍冕旒,邦人無路止前騶。卻因遙祝南山壽,小作臺城十日留。
延英引對寵章新,都下傳觀拜輔臣。沙路緩驅金騕裊,閣間新上玉麒麟。
公門如海亦如龍,解榻鈴齋獨見容。慚愧深知何以報,歲寒千尺澗邊松。
欲驅羸馬從金鞍,顧藉微官進自難。但愿斯民均暖律,小儒不嘆廣文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