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猶記詞三十首之八,戊子秋作于般陽 其三
猶記金娥墩畔約,草堂畫燭深深。尚交論世愛才心。文章甘苦味,我輩是知音。
轉瞬簪綦飄墜雨,云鴻何事分岑。依人辛苦作冤禽。故園千萬里,愁絕倦停針。
猶記金娥墩畔約,草堂畫燭深深。尚交論世愛才心。文章甘苦味,我輩是知音。
轉瞬簪綦飄墜雨,云鴻何事分岑。依人辛苦作冤禽。故園千萬里,愁絕倦停針。
還記得在金娥墩畔的約定,在草堂里紅燭光影深深。我們一起評論世事,懷著愛才之心。對文章的甘苦滋味,我們是彼此的知音。轉眼間,簪子綦帶如飄墜的雨般離散,云中飛鴻不知為何分離。像冤禽般依人辛苦。故鄉遠在千萬里之外,憂愁至極,疲倦地停下了手中的針。
金娥墩:地名,具體所指待考。
尚交論世:崇尚交友,評論世事。
簪綦(zān qí):簪子和綦帶,借指人或人事。
云鴻:云中飛鴻,比喻友人。
分岑(cén):分離。岑,小而高的山,這里表示分隔。
冤禽:古代傳說中炎帝的女兒女娃溺死后化為精衛鳥,常銜西山木石填東海,稱為冤禽,此處形容人哀怨、執著。
此詞創作于戊子年秋,地點在般陽。從詞中內容推測,當時作者可能經歷了與友人的分離,漂泊在外,內心充滿對往昔友情的懷念和對故鄉的思念。戊子年可能是2008年,般陽為古地名,在今山東淄博。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對友人的思念和對故鄉的眷戀。其特點是情感真摯深沉,通過今昔對比和典故運用增強了表現力。在文學上,展現了作者在詞創作上的深厚功底,以細膩筆觸描繪出復雜的情感世界。
秋杪尋幽興,星巖坐夕曛。山空能避俗,荷盡尚馀芬。樹色開晴黛,湖光織遠紋。不堪頻極目,天際有浮云。
隔水應霜鐘,尋聲入寶宮。剎那依燄慧,六萬繞神通。歡喜來侯白,清真遇葛洪。獨慚文字累,未得此緣空。
有美高世士,負巖結茅廬。四壁清風生,簟瓢恒晏如。時當荷鋤倦,一醉樂有馀。素琴亦在御,聊復讀我書。豈不念窮獨,周道摧高車。永言勵貞節,金石矢靡渝。仰止彭澤翁,邈哉誰與俱。
辨色爭朝咫尺顏。
玉潤金明信好冠,錯刀剜出蘚紋乾。不忘君惠常加首,要使歡盟未可寒。
阿兄喜中龍頭選,難弟能諧雁序情。天上客床方對雨,沙邊官棹已開晴。黃花籬落家千里,紅葉關河路幾程。歸去寧親知有暇,書齋良夜賦秋聲。
一緘三月紫云灣,深跡棲遲鹿豕間。兆喜燈花符昔夜,擅場詩句破衰顏。病身遙謝金閨籍,草坐常從野老班。自愛山村涼意早,溪南楓葉未秋丹。
幽居無限好,流水繞疏林。教子書囊富,留賓酒盞深。閑添詩里畫,儉有俸馀金。石上閑琴操,悠然太古心。
春事已可知,乳桃欲成實。風來落微響,眾鳥紛可食。小園數株花,照夢久歷歷。寧知新發條,不厭舊來客。文書困盛年,十輩常六七。白發同舍郎,寐寐我前轍。感之遣人驚,時節莫屢易。后當不如今,今已不及昔。徒滋犯生意,茲事良可惜。
楚楚山陰彥,長游楚水濱。尺書新寄雁,十載幾懷人。客夢蘆花雨,詩情柳絮春。何時歸話舊,酤酒薦吳莼。
帷幄何人正坐籌,匈奴輕漢索懷柔。回鑾未睹迎天駟,勸穡還驚出土牛。雨過池塘新漲綠,春歸原野霽煙浮。中興自古須群策,更愿君王慎厥猷。江表歸來得自由,舊鄉能復到溫柔。辭源已見流三峽,筆力當期挽萬牛。白日忍從黃霧塞,青天那復黑云浮。掃除驕寇還強漢,會有忠良告遠猷。
擊毬嬉戲動三軍,乘勢奔馳若有神。但見馬頭飛熌電,不教杖底起纖塵。鳳笙仙樂從歸醉,燕子云窗倚望頻。一代忠賢張仆射,莫忘天子動行春。
沁園歲歲菊留芳。待此日、慶真王。金鼎燮和元。造壽域、同開八荒。河山帶礪,一傳千歲,地久與天長。晴日上扶桑。便先照、瓊階玉觴。
萬里沙場踏雪還,凌然病骨箭痕斑。內官有意勤芻牧,置在春風十二閑。
洛浦仙人玉佩珰,盈盈宛在水中央。明珠翠羽芳洲上,欲贈佳期遠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