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十五首 其八
雨足斂煙云,山晴開錦繡。
良哉信心人,知有向上竅。
攜家上崔嵬,法席為宏開。
五百阿羅漢,擲錫與浮杯。
赴供如云集,壽山增岌岌。
次男慧性開,念念皆迪吉。
徑山不覆藏,言外要承當。
風云重際會,歸去侍清光。
雨足斂煙云,山晴開錦繡。
良哉信心人,知有向上竅。
攜家上崔嵬,法席為宏開。
五百阿羅漢,擲錫與浮杯。
赴供如云集,壽山增岌岌。
次男慧性開,念念皆迪吉。
徑山不覆藏,言外要承當。
風云重際會,歸去侍清光。
雨下夠了,煙云收斂起來;山在晴天中,如展開一幅錦繡畫卷。真好啊,有信心的人,知道還有向上修行的訣竅。帶著家人登上高山,法會盛大開啟。五百位阿羅漢,施展擲錫杖、乘浮杯的神通。他們來赴法會像云一樣聚集,壽山顯得更加高峻。二兒子慧根開啟,每一個念頭都吉祥。徑山不隱藏佛法,要在言語之外去領悟和承擔。在風云際會之時,回去侍奉清光。
雨足:雨下夠了。
斂:收斂。
錦繡:形容山景如錦繡般美麗。
信心人:有修行信心的人。
向上竅:向上修行的訣竅。
崔嵬:高大的山。
法席:法會。
阿羅漢: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擲錫:僧人出行持錫杖,擲錫有施展神通之意。
浮杯:傳說高僧可乘杯渡水,這里也是指神通。
赴供:前來參加法會。
岌岌:高聳的樣子。
慧性:智慧和悟性。
迪吉:吉祥。
徑山:指代徑山寺等佛教場所。
言外:言語之外的深意。
風云際會:比喻有才華的人遇到好時機。
清光:可指佛的光輝等。
此詩可能創作于徑山寺等佛教場所舉行盛大法會之時。當時佛教氛圍濃厚,修行者眾多。詩人看到雨過天晴的美景,聯想到佛法修行,看到法會的熱鬧場景,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對佛法弘揚和修行者的美好祝愿。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法修行,鼓勵人們有信心去探尋佛法真諦。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佛教場景相結合,以直白語言表達深刻教義。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的價值,反映了當時佛教活動的情況和人們對佛法的追求。
清溪繞屋竹蕭然,瀟灑蕉衣樂暮年。數點歸鴉流水外,一行飛鷺碧山前。功名已似沈泥劍,歲月還同下瀨船。試向小亭閑玩物,滿池荷葉綠田田。
葺屋才支漏,新茅不用添。風清田叟鼓,雨應社神簽。野蔭炎還冷,村醪酸亦甜。高人方對卷,曬麥也能兼。
送君南浦淚如絲,秋草生庭白露時。夢里不知誰和句,惠連群從總能詩。
董傅儒流重,韋郎世業新。陳詩閒白晝,學禮富青春。大府高槐色,皇都走馬塵。此時金殿上,直欲醉逡巡。
寄隱無懷土,為文倦解嘲。地閑從草遍,門靜絕人敲。螳伏尋蟬捕,鶯斜趁蝶捎。楚冠誰問事,越鳥自知巢。樽酒欣常滿,鄰書得借鈔。援琴意流水,彈劍恨空庖。蘭徑深添菊,蔬畦凈拔茅。殷勤謝老圃,善惡不相殽。幽懷樂所遇,且任北山嘲。世事棋秤變,年光石火敲。松筠陰自冷,蘿葛蔓相捎。草密蛇橫徑,檐低燕露巢。楚醪無再設,蘄紙不重鈔。旋買粳留客,親科筍付庖。靈山瞻二祖,歸路近三茅。塞上藏憂喜,人心浪自殽。朝夕此疏傲,東亭無我嘲。并城田鼓作,鄰寺食魚敲。樹密日先暝,竹長云可捎。遠書惟雁足,小隱是鳩巢。茶憶新團碾,琴翻舊譜鈔。懟時常笑屈,投間實慚庖。霜雪期松柏,風云富草茅。周郎晚菘近,有以代嘉殽。自有逃虛樂,徒興尚白嘲。晚槐嘶意急,蠹木啄聲敲。犬傍青籬臥,童尋赤棗捎。微茫枕間夢,安穩睫邊巢。困憶石泉弄,渴思冰蜜鈔。襲香蘭入佩,益氣芑充庖。疏洗王家竹,誅鋤宋宅茅。東亭真可樂,萬事付紛殽。
君去渡江春,鶯花著處新。湖山有喜氣,天壤見斯人。殘雪明松嶺,閑云傍葛巾。平生塵外意,于此得天真。
夜雨迷千市,疏云濕一星。舉身為腐草,猶得化流螢。
去年生旦吳山雪,我食無魚客彈鋏。今年生旦逢立春,座上簪花寫春帖。主人錦筵相為開,烹羊炰羔作春杯。柳車昨夜送窮去,羯鼓今日迎春來。家人祝詞心轉急,富貴今年當五十。男兒富貴絕可憐,年少光陰胡可及。大姬白題作胡舞,小姬吳歈歌《白苧》。丹穴錦毛飛鳳凰,海樹紅芽語鸚鵡。兩家公子與玉觴,酒酣起把雙銀艡。胸吞笠澤三萬頃,氣卷渴鯨千丈長。座中有客吾宗老,玉山不受春風倒。歌詞自作風格高,合樂鶯聲一時好。夜如何其且秉燭,主人奉歡為不足。主人交誼晚誰似,四海弟兄同骨肉。我歌醉歌君擊缶,金摶琵琶勿停手。洞庭君獻橘雙頭,飲以洞庭春色酒,輪云世事知何有。
長條一丈長,長似紫絲韁。長條挽易斷,五馬過橫塘。
依舊行觴勸客來,翩如星里月徘徊。乞君到我當時座,聊為空空酹一杯。
老愛登臨足力微,少林桃竹轉深依。重陽物候今能減,四妙風流眼似稀。把菊近鄰還送酒,對床有客感留衣。最憐薄晚青山色,獨對床前白板扉。
冰蕤開雪穎,墨妙發孤香。不襲逃禪印,枝頭有異光。
猶堪笠屐走江河,卻愧浮生鬧里過。何處關山非險巘,幾人歲月不蹉跎。但求杯底空時少,莫怨愁中去日多。留得西窗殘照在,詩囊勤拾硯勤磨。
粲爛朝霞色,峰頭幔作亭。長城一萬里,天接太行青。
薄暮投何處,田家白板扉。雞棲留客久,犬吠見人稀。破壁風威勁,頹檐月色微。夜深燈火亮,猶織木棉機。